德國、日本與中國一同競爭非洲造鐵路工程項目,為何中國贏了?

在很早以前,我國的發展還比較落後,當時我國的社會發展也比較緩慢,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都還處於癱瘓狀態,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意識到了基建的重要性,於是我國開始發展基建,國內的基建水平也越來越完善了。

如今我國的基建技術是非常先進的了,我國還幫助其他國家修建了基建,中國基建技術也走向了世界,很多外國人都對我國的基建讚不絕口。在2006年,我國與德國、日本、法國等25家公司一同競爭,參與招標。

德國、日本與中國一同競爭非洲造鐵路工程項目,為何中國贏了?

其中甘塔斯隧道工程花落中國,那麼中國又是如何順利拿下這個項目的呢?德國、日本的基建技術發展的都比中國要早,技術也會比中國更加有經驗、成熟,德國、日本的製造業也是世界一流的,那麼中國是如何競標成功的呢?

甘塔斯隧道是北非最長的隧道,鐵路沿線共216座車站,經過9個重要海港,是整個北非最為主要的交通動脈,跨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4個國家,全長2730公里,這條鐵路的修建也能夠為北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德國、日本與中國一同競爭非洲造鐵路工程項目,為何中國贏了?

這樣一條重要的鐵路,不管是哪個國家來修建,都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同時還能夠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因此很多國家的企業都來競標,可是這條鐵路的修建難度極大,讓很多國家猶豫不決,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但是中國不擔心,中國鐵建果斷出手,以合理的報價、施工方案,成功競標,拿下了甘塔斯隧道工程,儘管中國企業不怕困難,也敢吃苦,但是不得不說在修建這條隧道的時候,的確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德國、日本與中國一同競爭非洲造鐵路工程項目,為何中國贏了?

甘塔斯隧道被稱為“地質工程師的災難”,因為該路段為複雜的泥灰岩地質,泥灰岩遇水會膨脹,失水會收縮,膨脹性強,地質條件很不穩定,而且該地處於阿爾卑斯褶皺帶,很容易造成地質坍塌。

2013年中國在開展甘塔斯隧道時就遇到了挫折,出口掘進至距洞口900米時,監測數據顯示支護變形,出現了拱架斷裂、混凝土開裂等現象,後來為了尋求解決辦法,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專家一同商討,當時外國專家提出的方案也被推翻了。

德國、日本與中國一同競爭非洲造鐵路工程項目,為何中國贏了?

之後我國採用國內同類型的三層加固方法,起初這一方法也沒有得到外國的人認可,但是事實證明,我國工程師的建議是對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對建設方案重新規劃,最終中國克服了這一困難。

終於在2017年10月30日,甘塔斯隧道正式貫通,這條鐵路的修建不僅是中國人修建的,採用的標準也是中國的,這條鐵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運輸速度和運輸能力,通過這件事情,我國也在全世界面前展現了高超的技術。

德國、日本與中國一同競爭非洲造鐵路工程項目,為何中國贏了?

我國修建鐵路的精神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的,只有知難而上,才會克服困難,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相信在未來我國的發展一定會更加繁榮,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