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發生,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且影響是持續性的麼?

京東小友


隨著武漢解封,全國復工復產工作正如火如荼,在全國開展起來,作為我們個人就應該積極地融入這個復工復產大潮之中去,各盡其能,為自己,為國家盡一份微薄之力,把自己就從疫情的負面影響之中解脫出來,充實了自己,只不過在公共場和人員稠密的地方,還是應該帶上口罩,與他人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防止病毒傳染,勤洗手,屋裡常通風,服從政府的統一安排,不信謠,不傳謠等防控期間的好習慣,一定要堅持下來,繼續繃緊聯防聯控的弦,因為境外疫情十分嚴重,為了防止新冠肺炎”倒灌"輸入我國,這些必要的防控習慣是必須堅持的。


善於聆聽也是一種美


產生過一些影響,例如,老年人身患兩種重疾,但醫院不接診,中斷了一個月化療,病情有點反覆。還好,挺過去了,現在醫院可正常診治了,謝天謝地!


喜陽羊


這邊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一、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一旦被WHO認定為疫區,出口可能受較大影響。2003年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個百分點。

2、對中觀行業的影響: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1月底交運行業出行人次減少約七成。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簡單估算,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佔2019年一季度GDP21.8萬億的4.6%,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

3、對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制員工、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4、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醫藥、在線娛樂除外),但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和趨勢。

5、長期影響:政府治理將更透明,生產生活業態將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

二、對比2003年非典

6、相比非典,本次疫情傳染性更強但致命性更弱,政府應對較快,經驗更為充分。但相比2003年非典,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且當前疫情發生的時點為對第三產業需求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節,因此,我們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沖力度。

外部,加入WTO以後,2003年出口同比從2001年7%升至30%左右。受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中國對外、對美出口分別為0.5%和-12.5%,創2008年以來新低。

內部,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人口老齡化加重,宏觀槓桿率較高,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9年底經濟暫穩但基礎不牢,且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小於2003年。

7、與2003年相比,當前第三產業、消費佔比更高,而疫情對服務業消費影響較大。2019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佔比7.1%、39%和53.9%,一二產業分別較2003年下降5.3和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1.9個百分點。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的經濟貢獻率分別為57.8%、31.2%和11%,其中消費的貢獻率高於2003年22.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低於2003年38.8百分點。

8、本次疫情的傳染性更強,疊加春節時點因素,對服務業和企業復工衝擊更大,但防控力度更強,出手更快,預計影響時間短於2003年非典。據WHO數據,2002年11月-2003年7月全球確診感染SARS患者共8096例,其中死亡774例,死亡率9.6%。據國家衛健委公開數據,截至2020年1月29日,全國累計確診案例7711例,累計死亡病例170例,死亡率2.2%。

9、疫情持續時間及其經濟影響的情景分析: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但也要估計第二和三種情形

情景一: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衝擊也主要侷限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全年5.4%。

情景二:由於春節復工人口流動、氣溫較低利於病毒傳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最終各方面努力下並在氣溫升高的幫助下於6月左右結束。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將影響整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4%、5%、6%和5.8%,全年5.2%。

情景三:考慮到病毒的前期潛伏期較長、傳染性較強以及未來變異的可能性、復工以後再次擴散和傳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續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要充分估計形勢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種更嚴峻,堅持底線思維。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4%、5%、5%和6%,全年GDP增速為5%。

三、非典疫情的經驗教訓與應對措施

10、2002年11月-2003年6月,非典疫情大致分為初發、加速擴散和減退三個階段。

11、非典期間,財政政策方面,我國主要通過財政減免、補助補貼、國債支持三類支持措施抗擊非典。

貨幣政策方面,總體保持穩健,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適當信貸傾斜等方式支持防治非典工作。

四大防治措施,維護經濟生產活動的正常有序運行: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統一的指揮體系;堅決切斷傳染源,控制疫情擴散和蔓延;全力組織救治,集中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努力提高治癒率;做好物資供應,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四、政策建議

12、財政政策是關鍵,加大減稅和支出力度

第一,加大疫情相關財政支出,擴大研發、救治、防疫物資、一線醫護人員補助的財政兜底範圍。

第二,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

第三,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降低企業負擔。

第四,給予企業部分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的財政貼息,可暫定一個季度。

第五,對參與非典防治工作的衛生醫務人員提供臨時補助。病人疫情治療相關費用一切減免。補貼並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前期失業人員的生活水平不因疫情受影響,提前防範可能的失業潮引發的社會穩定。

第六,對參與捐贈的企業和個人行為予以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抵扣,不受目前企業所得稅稅前利潤12%限額的約束,鼓勵社會捐贈。

第七,擴大赤字率至3%。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大,且2020年以收定支,財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屬預計外的支出,為避免擠壓其他民生和穩增長支出,有必要擴大赤字。

第八,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疫情過後大搞基建減稅,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運、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中國製造競爭力和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13、貨幣政策要適度降準降息,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主要疫區湖北下降利率,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信貸支持。鼓勵各大保險公司暢通保險賠付流程。

14、在主要疫區和特大城市探索靈活辦公機制、錯峰上下班,發展線上和智能化辦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15、儘快恢復生豬、家禽類飼料的供應和物流系統,避免生豬、禽類因飼料供應和銷售受阻而大面積撲殺產生新的疫情。

16、兼顧企業和員工利益,落實員工帶薪休假制度的同時,延長的假期及推遲開工的期間內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強制工資,減少企業因負擔過重而在復工後加大裁員的現象。

17、強化信息公開透明、加強輿論監督,強化官員問責,表彰抗擊疫情戰鬥英雄,完善應急醫療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從傳統“堵”的思路轉移到“疏”的思路。

18、大力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放開市場準入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財政支出中醫療等民生支出佔比。

19、2019年在市場大討論“豬通脹要不要加息”、保6的時候,我們明確提出“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該降息了”、“減稅基建”、“以改革的方式穩增長”、“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氣推動改革開放”。

2019年底經濟初現企穩跡象,市場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我們多次提醒“經濟企穩基礎並不牢固”、“2020年中經濟面臨再度下行壓力”。

我們一以貫之的三大政策建議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