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輸出,為什麼?

董師爺說


上學的時候因為成績不錯,常常會有同學在課間過來問問題,類似“這種題目應該怎麼解?”“這個公式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之類的。

有些問題很好回答,但也有些問題在一步步教他們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其實也只不過一知半解,一些內容可能當時自己以為自己明白了,但說給別人聽的時候發現某個點說不清楚,需要再去翻翻書,弄明白才能講清楚。

這其實就是很好的輸出促進學習的例子。

一些學習社群裡積極發言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人,往往是學得比較好的人,也是這個道理。

這也是舒晗寫這個頭條號的原因,看完一本書,不把收穫寫出來,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學到了多少。只有輸出,才能更好地倒逼輸入。


舒晗讀書


看過的,聽過的東西,始終是別人的東西,領會不深,且容易遺忘。別人講的,你能理解並記下20%就算很不錯了。

但如果這些知識,需要自己用嘴複述或是用手寫下來,那你就在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重新組織語言結構,只有自己先理解透徹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自然會在腦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記。

所以大家公認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把自己學過的,給同學講一遍,貌似是你在幫助同學,浪費了你的時間,其實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你的理解能力,對知識的把握又會上升一大截。

頭條裡面有很多大神,專寫書評,把看過的書用自己的話再論述一遍,不僅鍛鍊思維,又加深了對書的理解。這種方法就比把書看過一遍就丟在旁邊的人好太多。



一隻會跳舞的魚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輸出》

說的沒錯!

換句話說學了要習,練習、使用,就是你說的輸出

有句話叫因為“沒有用”所以“”沒有用”

第一個沒有用是沒有使用過,第二個沒有用是它的價值,你不去使用它就產生不了價值就是這個意思。

假如你想成為演說家,是不斷的學習演說技巧還是走到講臺上張開你的嘴說給大家聽?看看你身邊站在講臺上的人,德雲社的演員,學校的老師,電視上的明星,歌星,還有馬雲,你能記住的都是說的多,唱的多的,難道他們都是學的最好的嗎?

絕對不是!是因為輸出的多,因為輸出才能驗證你的所學是否正確,是否需要精進,或者提升,沒有輸出就沒有進步,就會停滯不前,想要不斷的提升你所學到的知識就要不斷的輸出,通過輸出總結經驗,改善自己為了今後更好的輸出,這就是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