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之憶~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前1112年),上元節翌日的傍晚,聖光垂幕,遠處的天邊鋪滿金色的雲霞,熠熠生輝,眾人無不嘆奇而觀之。忽然之間,瑞門東南上空驚現一群仙鶴,翩翩然逶迤而來,繞宮殿高低錯落盤旋飛舞,猶如謫仙臨世。更有一對仙鶴竟停在宮頂兩端的鴟尾上,優雅展翅,相向起舞。當時,宮廷內外上千人同時目睹了這一奇景,宋徽宗本人龍顏大悅,揮灑丹青記錄下了這千年難遇的玄妙場景,這便是今天陳列在遼寧博物館內流傳了900年的《瑞鶴圖》。

古畫之憶~

初見《瑞鶴圖》便有恬淡悠遠,心曠神怡之感,畫面整體透露著一股濃烈的超現實主義風格,這應該算是宋代畫作裡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創新了吧。《瑞鶴圖》裡沒有我們中國傳統畫作常見的花鳥山水題材,而是採用局部的宮殿穹頂、天空、煙霞、群舞的仙鶴來搭建出超越那個時代的構圖設計。色彩搭配也是精妙無比,青藍色的天空襯托出豔紅的祥雲,極具裝飾性和視覺衝擊力。宮殿不似一般古畫,做全景式描摹,只選取其中的屋頂部分,直線與弧線相互映襯,剛柔相交現代感十足。空中群鶴呈菱形排列,疏密有序,也是別有風情意趣。鑑賞古畫就是捕捉所有感官上的細緻變化,從隻言片語的華麗色彩中自行拼湊,拾起那些距今間隔了千山萬水的瓊屑。

古畫之憶~

無論身處在哪個時代,保持慈悲和潔淨才是生命的主題,冥冥之中暗自聯繫著千年之隔的兩出戏。現代社會是個極速前進的時代,發展的高速列車一旦啟動,很難有停下來的時候。我們被裹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空之中,光陰飛逝,一日三春,身不由己的我們一路狂奔著,丟失了很多的東西。有時多想借一隅來眠花宿柳,聽風入松,體驗古人生活的瀟灑和飄逸,不為時代所困,應該是千百年來每個時期文化人潛意識裡的想法吧。然而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有著各自的際遇,沒有永恆不變的盛世豪景,北宋的消亡並沒有攜帶著夢幻般美麗的《瑞鶴圖》消失在飛揚的歷史塵埃之中。它獨自穿越了九百年的迷霧,仍然屹立於塵囂之上,帶著內心的明媚和希望兀自老去,我見猶憐。

古畫之憶~

據歷史記載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閏十一月,當金兵攻陷城池時,宋徽宗將皇家禁苑開放給全城受難的百姓,窮苦百姓們紛紛躲進艮嶽的皇家園林裡避難。這時候的宋徽宗還能有多少事自主啊?做出這個決定的他此刻一定是神采奕奕,光彩照人的樣子,恰如瑞宮上空的飛鶴帶著華麗的殘影。

古畫之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