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综述之(七)

打造宜居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阳泉市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综述之七

阳泉市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综述之(七)(图片来自网络)

  九月的阳泉,天高云淡,气候宜人。漫步在大街小巷,街道干净整洁,沿街店铺门头牌匾规范整齐,粉刷一新的居民楼掩映在行道树中。街角处、居民楼间,大小不一的花卉苗圃、绿地花园别具匠心,目之所及,浓浓绿意,让人心情愉悦。天更蓝、地更净、草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活更舒适,这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的切身感受,也是创卫带来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坚持把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搞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公厕建设管理、园林绿化、建筑与拆迁工地规范化管理、农贸市场管理等,我市市容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设施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实施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扮靓城市环境

  市容环境是指城市容貌整体水平,是城市形象的综合反映。

  为进一步改善市区市容环境,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创卫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了《阳泉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阳泉市建成区环境卫生考核实施方案》《阳泉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编制了《阳泉市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8-2030),高标谋划、高位推进。

  健全建成区环卫机构,配备环卫专职管理人员,确保主要街道清扫保洁时间和频次,各类环卫设施设备均设专人管理养护,建成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车辆全部实现密闭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有关市容市貌工作要求,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狠抓组织落实,组织开展了以查处违法建设、拆除乱搭乱建、整顿取缔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清除乱贴乱画、整治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行动。目前,建成区主要道路两侧违法建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已全面清除,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在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将910个居民小区、34个城中村道路纳入城市建成区环卫保洁一览图,细化管理责任、管理标准和管理考核等内容,完善了检查、评比、监督制度,环境卫生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转。环卫公司、物业公司按照标准配备清扫保洁人员,专职专用,定时定岗定范围定任务定制度,严格管理,确保质量。配全配齐了果皮箱、垃圾桶、清运车等环卫设施设备,街巷清扫覆盖率达100%。完善了污水排放设施,公厕符合卫生要求。结合城中村改造、爱国卫生运动、乡村清洁工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平整硬化街巷路面,彻底清理“四堆”,及时清运处理垃圾,村容村貌变化明显。

  向垃圾宣战共享健康生活

  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餐厨及粪便垃圾的处理,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重点。

  为实现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目标,我市实施了阳泉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生活垃圾处理厂的选址、设计和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以卫生填埋工艺为标准,采用防渗系统、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等技术措施,实施日填埋、日覆盖、不裸露的运行管理方案,确保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通过生化和膜处理技术,将垃圾填埋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至合格中水,达标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启动了阳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处理采用循环流化床集成焚烧技术,同步建设炉内脱硫、脱硝、渗滤液处理、灰渣处理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生活垃圾40万吨,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

  在生活污水处理上,市污水处理厂、阳泉昇阳污水净化有限公司、荫营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3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8.22%,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要求。同时,为保护节约水资源,减少农业对清洁水的取用,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中水回用政策,充分发挥中水回用的环保、社会效益,处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桃河景观供水、河坡电厂供水、浇树、造地等。

  餐厨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我市对建成区餐厨垃圾进行严格管理。目前,餐厨垃圾由专业化公司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并密闭运输至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我市启动了阳泉市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城区、矿区、开发区、郊区及平定县中心城区的餐厨垃圾处理需求。目前,该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三通一平”已于2019年12月底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年底前建成投运。

  在粪便无害化处理上,城市建成区城中村旱厕全部改为无害化卫生厕所,城市建成区各类公厕及单位、居民区厕所粪便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绿化亮化净化并重提升细节管理

  在实施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之外,我市大力加强园林绿化、城市亮化,规范建筑工地、公厕管理,加强农贸市场监管,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管理,我市制定出台了《阳泉市城市绿化条例》《阳泉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阳泉市园林绿化公示制度》等,严格执行“绿线管制”“绿色图章”制度。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大树、古树名木保护,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和绿化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保障了城市绿化成果。截至2019年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城市亮化、美化工作稳步推进,城市道路及公共场所装灯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8%。城市照明建设发展与综合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建筑工地管理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阳泉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手册》和创卫有关要求,配备相关设施设备,严格作业条件,并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工地标准化建设督导检查。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扬尘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管理制度,实行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厕供给,规范公厕运行和管理,各公厕管理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卫生保洁良好。

  全市城市建成区农贸市场、临时便民市场环卫设施齐全,配备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建立和执行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加强临时便民市场监管,保证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群众正常生活秩序。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督促市场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各市场均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 (薄红贞)

来源:阳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