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有一位队员虽然名气不大,但却是郎导在第一个执教任期最倚重的队员之一。左手进攻的她不但跑动积极,能攻善守,而且创造了中国女排历史上的多项第一。技术非常全面的她传球手法娴熟,动作隐蔽,落点精准,在中国女排的众多接应中独立领风骚,她就是“白银一代”的重要人物崔咏梅。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中国女排的第一个左手接应

当今世界排坛左手接应大行其道,崔咏梅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位“金左手”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从袁伟民时代开始,陈招娣、郑美珠这些优秀接应都是右手队员,中国女排其他位置的队员也同样没有左手将。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排坛,曾涌现出两大左手接应:一位是秘鲁的塔伊特。她弹跳力出众,爆发力好,进攻强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具攻击力的接应队员;另一位是日本的大林素子。大林素子身体条件出众,有着日本队员少有的高度(182cm),二号位定点攻和后排进攻颇具杀伤力,她还有一手速度奇快的前飞绝招,是当时日本女排的绝对场上核心。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崔咏梅的左手非常灵活,手腕动作变化多,扣球线路很散,擅长打二次球,进攻突然,力量大;除了二号位定点攻以外,她的二三号位跑动进攻战术多,下球率高,得分能力甚至高于两个主攻。由于崔咏梅的出现,左手队员的长处和优点受到认可,在接应的培养上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第一个获得“三大赛”“最佳接发球奖”的边攻手

1986年,年仅17岁的崔咏梅曾短暂入选国家队。1988年,身穿9号球衣的崔咏梅跟随老女排参加了汉城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女排走下神坛的过程。当时的中国女排走马灯似的换教练,整支队伍处在动荡期。栗晓峰带队参加1994年世锦赛时,队伍人心涣散、一片散沙,拿到了历史最差成绩。不过正值当打之年的崔咏梅发挥异常出色,主接六轮一传的她,获得了世锦赛“最佳接发球奖”的荣誉,这是中国女排第一个获得“三大赛”“最佳接发球奖”的边攻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接应二传,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周苏红获得了“最佳一传奖”,才终结了崔咏梅保持了14年的记录。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第一个采用跳发球的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

1987年左右,崔咏梅代表中国女排征战某国际邀请赛,当时央视进行了现场直播。初出茅庐的崔咏梅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跳发球技术,受到热议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当时的世界排坛,巴西的莫塞尔、美国的凯伦等队员已经开始采用跳发球技术了,但是对于我们中国球员来说,崔咏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崔咏梅发出第一个好球后,现场先是一片惊呼,随即是热烈的掌声;虽然崔咏梅的第二个发球飞出了底线,但是球迷们从此知道了什么是跳发球,大家也记住了这个看似瘦弱,但是却能从场外“扣球”的姑娘。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第一个战术传球和进攻并重的接应

在国际排坛,古巴女排以四二配备独树一帜。两个二传谁轮转到后排谁传球,谁在前排谁是攻手。两人既是二传又是接应。其他采用五一配备的国家,二传和接应的分工是很明确的,接应只负责进攻,基本没有传球任务。中国女排属于“奇葩”,接应是“万金油”什么都干,而且什么都要干好。不论是早期的陈招娣、郑美珠,还是现在的曾春蕾、龚翔宇,在负担繁重进攻任务的同时,还要负责在二传失去位置的时候的调整传球。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即便如此,崔咏梅在中国女排的多位接应中,仍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她是第一个把传球等量于进攻的接应。崔咏梅当初是以二传的身份进入国家队的,在她后来转会意大利时,打的也是主二传。崔咏梅在改打接应后,郎导根据她的特点,只要她在前排,一攻组织就由崔咏梅负责。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女排的大量战术球都是由她这个接应来组织的。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比如她跟赖亚文、吴咏梅和王怡经常能配出高质量的前快、短平和背飞球,特别是长距离的短平快。崔咏梅的传球手法干净、利索,手指手腕力量强,传出的球速度快,球的弧度也非常低平,常常令对手防不胜防。虽然她的特点与陈招娣有些类似,但是她的传球任务更重,是场上的第二个组织核心,这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郎导第一代得意门生,创中国女排4项NO1,一项技术独领风骚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一代”的著名接应周苏红以技术全面见长,被誉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女排运动员。但是在传球这方面,周苏红就完全不能跟崔咏梅相比了,可见,崔咏梅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确实有着特殊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