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排世界杯,展望东京奥运会

本届女排世界杯以中国女排取得了十一连胜夺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们纵观女排十一场的的表现来看,有几大变化,本篇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女排的技战术变化

1.北仑基地的发球特训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回顾女排世界杯,展望东京奥运会

女排威武

本届世界杯,中国女排给人一个最为直观的印象就是发球能力的增强,几乎每个球员都加强了这个以往在我们看来的短板,最为明显的就是揭幕战对阵韩国女排。

以往对阵韩国,在发球这个单项技术环节上,我们是不如对手的,但是这次新亮相的中国女排,在和韩国女排的比拼中,丝毫不占据下风。

世界杯唯一一场晚上六点开始的比赛,中国女排直接发球冲击的日本队的一传崩溃,张常宁的五连发,直接让对手的主力石井优希发下了场。

对阵美国的争冠比赛,郎导采取的抢冲对手主力自由人的战术,更是直接的让美国人的光速进攻,没有办法打开。

由此可见,发球能力的提高,使得中国女排整体的技战术又上了一个档次,可以说发球是进攻的前奏曲,一切技战术开始的“开胃菜”。

2.中国女排不在依靠朱婷的一点攻,百花齐放才是赢球关键。

回顾女排世界杯,展望东京奥运会

各个都是大美女

有了发球质量作为保证,我们的进攻才可以慢慢组织和打开,丰富我们攻防体系的套路,是郎导一直在训练中加以实践和倡导的。

在去年的世锦赛上,受制于朱婷对角张常宁的伤病,袁心玥的低迷,中国女排始终靠着朱婷的一点攻在顽强的进行拼搏,可以说最后拿到第三,完全是队员们拼出来的,而非我们的技战术有多么的高明,领先对手多少。

当然本届世界杯,之所以中国女排让我们耳目一新,原因就是攻防体系越来越立体和往纵深发展了,朱婷不在承担球队大部份的攻防,而改用其她攻手球员交替替她分担进攻压力。

很明显的是,郎导这段时间,强化了几名攻手的力量训练,据说张常宁的卧推训练已经达到了150公斤的分量,这个数值我相信会让很多男性同胞汗颜吧。

所以这段时间的特训是卓有成效的,张常宁和袁心玥的稳定两点攻,极大的缓解了朱婷的压力,也保证了女排可以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3.技战术的变化越来越多样,丰富

回顾女排世界杯,展望东京奥运会

郎指导还是那么无敌

本届世界杯,中国女排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后攻数量的增加多了,张常宁或者朱婷总可以在1号位和6号位之间完成攻击。

坦白说,这也跟丁霞的调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小蚂蚁的分配球、落点、越来越呈现的多元化了。

当然丁霞偶尔的给予对手致命的二次球的打击,也彰显出她暴力二传的美名。

实际上来说,本届世界杯我们整体攻防的提速,也是不得不提的一点,无论是副攻球员的掩护、衔接、还是二传丁霞的快速平拉开,都是凸显了郎导新的技战术理念,那就是要打快,让对手没有时间来进行布防。

再加上被称为一传生命线的一传体系,我们采取稳定的四人接发,某种程度上,也确实保证了我们后排小球串联的稳定,攻防能不能打开,一个看发球,另一个就是看一传的到位率和稳定性。

很明显,经过这一系列技战术的提高和变化,我们女排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的胀大,再加上我们的强项高拦网,对手想要突破,确实难上加难!

4.展望东京奥运会

回顾女排世界杯,展望东京奥运会

永不停歇

本届世界杯中国女排的优异表现,相信早已经被许多欧美强队所重点,你像今年世界杯派出替补的塞尔维亚,有着暴力接应艾格努的意大利,我相信都会对中国女排进行重点研究的。

当然既然我们祭出了“七仙女”的主力阵容,那么我相信郎导也不怕对手所研究,因为我们的底牌并没有全部露出来,相反的中国女排真正的技战术其实就是参赛的12名球员,每个球员都是有特点的,这也是郎导选择球员的初衷

高大化、全面性,是郎导选择球员的标准,对阵欧美球队,我们的弹跳力、爆发力因为人种的关系是比对手弱很多的。

但是郎导三十多年的国内外执教经验,早已经摸透了其中的规律,对阵欧美球队,你只有选择海拔高的球员,并且技术越全面,才能和她们进行抗衡。

总结

回顾女排世界杯,展望东京奥运会

东京夺冠,势在必行

展望明年的东京奥运会,相信挑战难度比今年的世界杯更大。首先由于赛会制的关系,奥运会的报名人数只有12人,这对于排球这样的集体项目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这样等于我们少了一个变化的可能性,毕竟多带一个球员,我们多一份胜算啊。

其次小组赛阶段,我们就将面对俄罗斯和巴西等强队的挑战,这个一开始就剑拔弩张,确实比赛节奏、对抗强度都是需要女排球员需要克服的。

而且越到后面的淘汰赛越残酷。

当然我相信以郎导、朱婷为首的中国女排,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有见过,里约奥运会我们小组第四照样逆袭夺冠,相信什么样的困难都压不垮我们的中国女排。

届时,我们就期待五星红旗在日本的上空高高飘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