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扇子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历史也由来已久。据东晋王子年的《拾遗记》中记载,周昭王就对其所拥有的“游飘”、“条翮”、“亏光”、“仄影”四把名扇珍爱有加。藏扇的风气发展至宋代,开始出现了折扇的雏形。后又经明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与把玩,折扇艺术由此发展至巅峰。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现如今,折扇因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逐渐成为了一项收藏新宠。尤其是那些材质佳、工艺好的折扇,更是一众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折扇的收藏,依据历来审美与经验,可分扇面、扇骨二大方向。扇面当以“书画作品好坏”为入手参考依据;而以扇骨为折扇收藏方向的人数最众。扇骨的收藏,需要参考的主要因素当为制作材料、工艺水平、形式类型等。这次从扇骨的材质说起。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民国白文贵在《蕉窗话扇》中提到竹子之所以最适合做扇子,“因其韧柔而富弹性,经久色黄如鹅油樱桃紫玉,古色宜人。”目前,市面上用来制作折扇的竹材主要有湘妃竹、梅鹿竹、凤眼竹、罗汉竹、棕竹、紫竹,毛竹等几类。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此外,檀香、象牙、玳瑁、紫檀、红木等珍惜材料制作而成的扇骨也均价格不菲。与使用其他名贵材质制作而成的折扇相比,竹制折扇其实更加符合文人雅玩的特质,“因为竹子的寓意是空中有节,空代表虚心,节代表有节度,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对于理想君子的认识。”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湘妃竹

斑竹是老工匠制作扇骨的首选材料。湘妃竹,类属斑竹科,花成云纹,色红紫,亦称为泪竹。湘妃竹成名已久,以湖南湘妃为最,正所谓“潇湘神女相思泪,血痕遍染翠竹林”。湘妃竹也正是因为湘夫人的故事而得名而来。湘妃竹成材较慢,竹管细小,因此材质极为珍贵,现今早已一寸千金。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湘妃竹有分为红湘妃、黑湘妃、草湘妃等。红湘妃有竹中之王之称,因此红湘妃竹所制的折扇,更加珍贵。黑湘妃因气候及光照等原因,花色未能变红,但与红湘妃一般,也极为珍贵。草湘妃,产地缅甸,与红湘妃极为相似,但色彩偏淡,光泽较沉,灵动不足,亦属竹之精品。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梅鹿竹

斑竹还有一个品种就是梅鹿竹。梅鹿竹的竹身也有斑点,而且是形似兽斑,在青灰色的竹节上更加显得妙不可言,但是梅鹿竹的产量极其稀少,称得上是难得一见了。斑竹的花纹清晰、底子干净、图案匀称,两边花纹对应,花朵大的为上品。一般说来,斑竹扇骨尺寸越大品质越高。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凤眼竹

凤眼竹,与菩提之王凤眼同名。因其花纹细长,犹如凤目而得名。凤眼竹属斑竹。凤眼由于花纹漂亮,成材缓慢,其珍贵程度已接近湘妃。尤其是老料凤眼竹制成的折扇,蜡底紫花,目纹细长,非常具有观赏性。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罗汉竹

罗汉竹,又称佛肚竹,属禾本科,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节距较短而突出,畸形多姿,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罗汉竹的每个扇骨上都有18个节,称作十八罗汉,也是很难得的,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每个扇骨上都有13个竹节,称作十三太保。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棕竹

棕竹又名“金丝竹”,在民间被叫做观音竹、筋斗竹、棕榈竹或者矮棕竹等。目前市场流通的棕竹有红棕和黑棕。文玩圈最常见棕竹扇有三种:一种是棕竹大板与玉竹小骨的组合,价格实惠;第二种就是棕竹大板与乌木小骨,精工细作;最后一种全棕竹折扇,颇有味道。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棕竹表面黑黄斑驳而有光泽,细腻致密硬而韧,在阳光下浅金棕色会像一根根金丝游走在表面。棕竹扇子之所以好用,在于它的“柔韧性”比其他竹扇强,起风比较柔和,打薄后可以打弯到360°,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竹子。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紫竹

紫竹,是制扇材质的中品。其通体紫黑,光润,节短小,难寻制扇之良材;偶有节长干粗色紫深且色泽均匀者,较珍贵。应根据竹材的色泽,润度,纹理的平直和尺寸大小来判断优劣。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玉竹

毛竹是我国最传统的经营竹种,竹材的强度很大、韧性强、弹性突出且收缩膨胀率不高,是非常上乘的材质。在折扇的制作中算得上是很常见的材质了,但是有部分玩家认为材质过于普通、档次不高,所以不是非常看得上毛竹扇骨。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玉竹就是将毛竹以水磨打光的方式进行数次加工,之后再上蜡制成的。玉竹成品之后光泽度极好,极品者更是晶莹剔透,会有新疆和田美玉一般的柔润观感。一般来说,以玉竹为扇骨材料佐以精细的雕刻工艺,扇面选用名人字画,如此设计而成的水磨玉竹折扇最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油竹

同样是以毛竹为原料,采用做旧工艺之后,变为褐色旧竹般感觉的就是油竹。因为扇骨的色调稳重老成,所以油竹给人以古朴之风,近些年来随着文玩热的兴起,油竹也成为市场热销的产品。

慧眼识宝,扇出的风也得值千金

折扇兴起之时,毛竹扇因其有朴素淡雅的文人气质,担得上“怀袖雅物”的名号,其地位要远高于那些名贵材质的折扇。但如今,仿古之作,无论工艺如何精细,都不免有做作的感觉,细赏之后还是比不上真正的包浆效果,所以油竹折扇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但终究是难登大雅之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