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吃虧是福,因果厚報

01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砂鍋店老闆,沒有文化,沒有背景,但是卻把店裡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而且歷經多年,長盛不衰。

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他有一個秘訣,那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只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

曾國藩:吃虧是福,因果厚報

這樣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願意與他繼續合作,而且還介紹一些朋友,再擴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

跟他接觸的人都說他好,因為他從不計較只拿小頭,但所有的小頭集中起來成了最大的頭,其實他才是真正的贏家。

李嘉誠說過一句充滿智慧的話:“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其實很容易,那就是學會吃虧。”

吃虧是福,因為人都有趨利的本性,你吃點虧,讓別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別人的積極性,使你的事業興旺發達。

02

陳樹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職員,平時主要做零件焊接,每月拿5000左右的死工資,他的踏實和耐心領導都看在眼裡。

所以入職不到兩年就被提升為市場經理。主要負責對接客戶訂單,購買材料和部門職員的監管。不僅底薪提高了,而且每月客戶下單量超過一定標準的話都可以作為升職加薪的審核標準。

換了新工作身份的陳樹每天都有幹勁,他知道客戶下單量關乎自己前途,就把勁頭都用在客戶這邊,有時候客戶沒有要求價格,陳樹都會主動提出給客戶降價。

那這部分差價從哪裡補呢,自然不是陳樹自掏腰包,他想出一個“兩全之策”,那就是從材料這裡省。

一直給公司供貨的那個商家價格是不變的,陳樹軟磨硬泡還是沒能降下來一分錢。陳樹就想方設法從其他地方低價購買。

終於找到一家價格低廉的供貨商,補客戶那部分差價綽綽有餘,陳樹心裡偷著樂,認為自己做了一個特別明智的決定。

曾國藩:吃虧是福,因果厚報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天下哪能有這等好事,供貨商提供的第一批貨就有嚴重的質量問題,別說材料不符合標準,就是尺寸都是大小不一的。

一批一萬多的貨都作廢了,領導追查下來才知道原來陳樹是在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換了供貨公司,造成這樣損失。陳樹原焊接工作雖然保住了,可損失要如數賠償。

本來是憑藉自己努力爭取到的升職加薪可沒想到被自己不願吃虧的小格局打回“原型”。愛佔便宜的人,註定佔不到便宜。

貪小便宜吃大虧。愛佔便宜的人,會丟掉別人的信任;愛佔便宜的人,會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愛佔便宜的人,贏了微利,卻失了大貴。

03

在韓劇《浪漫是一冊副刊》中,女主姜丹怡是一名三十多歲的單親媽媽,婚後的她眼裡只有老公,孩子,家庭。她的工作就是圍繞這個家轉。

可是有一天,老公出軌了,家散了,姜丹怡為了生活只能重新進入職場,她投了幾千份簡歷,也得到幾家公司的面試,最後都沒有接到一通錄用電話。

最後她放棄自己的高學歷,憑藉高中學歷進入了一家出版社做跑腿的工作。雖然她的本職工作只是幫別人複印文件,整理開會的桌椅,端茶倒水。但是姜丹怡沒有把自己侷限在這一小塊天地中。

有任何策劃,營銷的工作時,她都默默的跑去圖書館查看資料,在工作閒暇時候想各種點子,她所做的這些完全不在她本職工作內,在別人看來也是徒勞無功的。

曾國藩:吃虧是福,因果厚報

可時間久了,領導瞭解了姜丹怡的能力,讓她參與的工作越來越多,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最後也得到領導的賞識和同期同事的羨慕。

在工作中,不要因為領導讓自己多做了一點份外的工作就不情不願,你要知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成為你日後工作的墊腳石,所以作中的虧多吃一點也無妨。

佛說,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當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開,今日的苦果是昨日的伏筆。

04

曾國藩就說過:“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吃虧福氣來。” 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

吃虧是福,不但是一種人生策略,更是一種生活智慧。

總替別人著想,自己失點小利。這樣的人,人緣會越來越好,機會也就越來越多,日後的福分和運氣也就越來越好,所以說能夠吃虧的人,才是真的有福。

傅雷說:“人生沒有一樁幸福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東邊佔了便宜,西邊就得吃虧些。”

“吃虧是福”在中國傳統智慧中被奉為一種生存哲學,它強調的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一種寬容豁達的為人處事態度。

所以,吃虧是福,但並不意味要一味忍讓,懂得分寸方能進退自如。

曾國藩:吃虧是福,因果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