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吼叫孩子變成習慣,你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更好的養育孩子?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讀書總結

當吼叫變成習慣,壓力和常出現的情緒觸發器會使得吼叫變成一種習慣。慢慢吼叫會成為這個家庭解決問題的方式。第一章講過,吼叫導致的影響,所以抽身觀察吼叫的後果,從而反思改變。

最開始:打破習慣

觀察成為你發脾氣的觸發器,觀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讓自己覺知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找出醞釀吼叫的土壤:

  • 除了吼叫觸發器,還有孤立無援的感受,獨立帶孩子得不到支持,時間一長也沒有上班沒有時間結交朋友。而往往撫養孩子需要社會的合力,
  • 睡眠不足,缺乏睡眠,最容易引起情緒爆發。
  • 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我照顧了所有人,除了我自己”。照顧孩子,耗光了我所有的能量。


當吼叫孩子變成習慣,你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更好的養育孩子?


方法:

  • 瞭解自己

花多一些時間來自省,瞭解自身的想法、感受和行動。

  • 觀察自己

不帶對錯評判的瞭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動。時刻練習、時刻自我觀察。

  • 練習“正念"

時時刻刻覺知,有意識的注意哪些我們毫不關心的事情。關注呼吸是回到當下的方法,試著留意一下發脾氣時的呼吸和身體感受。

  • 觀察,而不要評判和指責。(核心是不要評判和指責)。擁抱自己,接納自己,不要對自己苛刻,即使犯錯的時候。


當吼叫孩子變成習慣,你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更好的養育孩子?


練習:你的身體透露你的想法和感受。生氣時,對自己身體變化進行自我評估。當發現下次身體出現這樣的變化時,提醒自己按下暫停鍵。觀察,問自己現在身體變化是怎樣的,呼吸是怎樣的,面部表情,手、脖子有哪些變化,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熟悉正在進行的身體變化。

  • 生氣的時候,你的樣子在孩子眼裡是什麼?通常是怪物、可怕的生物?孩子如此敏銳,那麼你也可以審視自己,當窺見自己生氣的怪獸時,試著與它互相瞭解成為朋友。
  • 壓力頻繁過大時,身體會受到傷害,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甚至疾病。
  • 壓力過大導致你過度反應或者看見實質上不存在的威脅或恐懼。

記住:生氣本身不是錯。劃分我們自己的注意力,一部分注意力關注孩子,一部分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況,用更多的能量來了解自己,多睡一會。。


當吼叫孩子變成習慣,你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更好的養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