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安塞油田發現井—塞一井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安塞油田開發投產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油田開發配套技術運用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實現年產百萬噸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高速發展階段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37年累計貢獻石油6000萬噸持續高效開發

截至2020年9月1日,由長慶油田採油一廠管理的中國陸上最早開發的特低滲透整裝油田——安塞油田,已累計生產原油達到6021.3396萬噸,佔2020年全國上半年原油產量的62.3%,作為長慶油田開發建設50年來的主力生產區域之一,安塞油田為中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時光回溯。

1983年12月21日,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在陝西安塞縣譚家營,長慶人打開中生界三疊系延長組油層,打下了安塞油田第一口探井,喜獲日產64.5噸的工業油流,由此揭開了一個億噸級整裝油田的面紗。面對具有典型的低滲、低壓、低產特性的 “磨刀石”難題,安塞油田先後開展單井、井組、先導性及工業化開發試驗,深化對特低滲透油藏地質特徵的認識,論證注水開發可行性,初步確定了油田開發的配套技術,發展完善了鑽井、壓裂等配套工藝,解決了油田效益開發問題。

進入90年代,安塞油田取得了特低滲油田開發的突破性進展,於1994年正式確立了“安塞模式”,隨之進入全面開發階段。自1994年起,原油產量以每年20萬噸的速度持續增長, 至1997年,年產原油突破百萬噸大關。

21世紀伊始,安塞油田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產建規模每年保持在40萬噸以上,2004年突破200萬噸,跨入全國十大采油廠行列。2010年原油產量歷史性跨越300萬噸,並連續7年保持在300萬噸以上穩產。在一個“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磨刀石”油田能持續保持高效開發,實屬來之不易。

當前,疫情全球蔓延,油價持續低迷,安塞油田地層矛盾日益突出,後備儲量接替不足,穩產難度持續增大。困境中,安塞油田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勇氣,以“大要有大的樣子”為標準,義不容辭扛起“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和責任,在“三個重新認識”的指導下,緊緊圍繞“3344”發展路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深入研究低滲透油田開發規律,主要開發技術指標箭頭一路向上,主力油藏採收率突破30%,高出同類油田10個百分點。同樣,在轉變開發方式、高效建產技術、水驅精準挖潛精準動用技術、非常規資源效益開發技術等方面也不斷取得新進展。

如今,“老當益壯”的安塞油田正以年產原油 269.7萬噸的開發節奏,在長慶油田高質量發展中展示大擔當、體現大作為,全力以赴為祖國繁榮富強蓄力加油。供稿:劉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