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2) 讀書

中學時代喜歡讀文學書刊,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青年的時尚風潮,幾乎人人都在做著作家的文學夢。 唐詩宋詞、雜劇元曲、章回小說無不喜歡,現代詩歌散文、中長篇小說天天翻看。記得那時好不容易買到新書,如獲至寶手捧著,閉上眼睛先聞聞新書散發的墨香,如《唐詩三百首》、《中國曆代文選》。還同姐姐積攢零花錢訂閱文學雜誌如《人民文學》、《十月》、《收穫》等,課餘時間常常閱讀雜誌中的中長篇小說,如傷痕文學代表人物從維熙的小說《北國草》,還有民俗風濃郁的陸文夫的《美食家》、馮驥才的《三寸金蓮》、鄧友梅《煙壺》等等。在課餘凡是能借到的書籍就想方設法借來並在指定時間內快速閱讀起來。如《林海雪原》、《紅巖》、《紅旗譜》、《暴風驟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大學時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渴望知識的年代,是讀書學習的黃金年代。一方面學習專業課,一方面去圖書館借書讀書,週六、週日休息時常到(長春市)重慶路、桂林路、紅旗街泡書店,偶爾下了半天決心才買一本特別喜歡的書。這樣讀了不少書。

大學時代喜歡閱讀科學技術思想、數學史、數學思想等方面的書籍。如普里戈金等著的介紹耗散理論《從混沌到有序》、謝恩澤主編的《簡明科學技術手冊》、徐紀敏著的《科學美學思想史》、亞歷山大洛夫等著的《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和M.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鄭毓信著的《數學方法論》等。

大學時代喜歡閱讀西方哲學思想方面的書籍,追尋古希臘的先哲阿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思辨的足跡,領略康德、叔本華、尼采、莎特的精粹的哲學思想,拜讀經典的著作,如黑格爾《小邏輯》、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等,時常翻閱哲人的傳記如《馬克思傳》等。

大學時代喜歡閱讀心理學理論方面的書籍,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到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至今書架上還放著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榮格的《探索心靈奧秘的現代人》、《榮格心理學入門》、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人》,還有《社會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及《中學生心理學》等書籍。

工作後的讀書前期圍繞著教學,近幾年書讀得寬泛些,既追求的專業發展,也追求修身養性的陶冶,上班是“孔子”,下本班是“莊子”。在這個心浮氣躁的年代中,閒暇時間靜下心來讀書是難得的,讀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也是幸福的。

在學校一項項工作緊張幾天完成之後閒來無事時或利用下午下班後拖延回家時間(半個小時),從書櫃或有計劃的或漫無目的找一本書,坐的辦公室柔軟的沙發上一個人靜靜看書,偶爾寫幾筆讀書札記。有時意猶未盡時把書帶回家中,吃完晚飯就坐在沙發中捧起書來饒有興致的繼續看起書來,時間隨著書頁一頁一頁翻過,臨睡覺時再貪婪地看上幾眼;節假休息時,幹完家務就是看書。記得幾次到岳母家,飯後他們搓起麻將,我找一空室關起門來靜靜地讀我的“聖賢書”。

閱讀教育教學書籍,提高教學研究的理論水平,提升教育教學實踐的認識,提煉多年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閱讀有關民國書籍,追憶失去的人物,探尋那個多災多難時代大師成長的 路徑;閱讀戰爭類的書籍,追尋這段殘酷的歷史印記,解讀鮮為人知的戰爭背後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