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據最新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庫工程計劃6月正式開工,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樞紐、灌區兩大部分。樞紐工程位於資水上游邵陽市主城區河段的白洲;水庫總庫容1.4億立方米。灌區工程主體位於衡邵乾旱走廊中心地帶,涉及4市8縣(市、區):邵陽市大祥區、雙清區、邵陽縣、邵東市,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衡陽市祁東縣,婁底市雙峰縣。該工程對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解決衡邵婁乾旱走廊中心區域缺水現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改善灌區內河道生態環境以及推動鄉村振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有幾個戰友給我提醒:犬木塘水庫樞紐工程計劃60個月建成。大壩蓄水之後,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奇觀”隨之淹沒。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孔雀灘位於邵陽縣小溪市鄉活水村,於是,我們幾個戰友自駕車從邵陽市區出發,跨過資江一橋,駛入茶園頭通往梽木山的水泥路,不到一個小時,順利到達這一天然景點。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戰友們急不可耐地從車上下來,提出首先觀賞活水坑碼頭。因為,當年參軍 是從這個碼頭坐機帆船逆水而上至縣城塘渡口,然後穿上綠色軍裝走進軍營的。在附近村曾當過多年村支部書記唐石華當嚮導,帶領我們穿過幾座農舍,沿著一條長滿茅草的盤山泥巴路來到資江河邊的活水坑碼頭,這裡看不到當年人聲鼎沸坐船過河的熱鬧場面,只見對岸碼頭一側的沙灘躺著一艘渡船睡覺,兩岸不見過渡人的蹤影。也許這裡沒有什麼人過渡了,也許渡船正在維修,戰友們提出許多假設?不過,更多地還是回憶當年自己帶著大紅花、鄉親們抹著眼淚送別到這碼頭難捨難分的情景……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我們站在渡口,從上游不遠處時而傳來資水奔騰、怒濤洶湧、濁浪排空,激流咆哮的巨大響聲,抬頭眺望,那白色水花四濺、 野馬脫韁般的激流險灘就是孔雀灘。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我們沿著河邊長滿雜草的沼澤地

近路,沒想到越往前行兩隻腳越陷越深,腳上的鞋子沾滿了泥巴,老唐洗腳時一不小心,手機掉入水中,我們只得返回河岸,沿著田埂路,從抽水泵房一側的小路,爬上進入河邊水泥磚混結構引水管道上,很快到達孔雀灘。說也奇怪,在烈日之下,河岸行走汗流俠背炎熱難熬,站立水中涼涼爽爽心曠神怡!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站在取水管道的端頭,環視奔流不息孔雀灘全貌,真的,形如開屏的“孔雀”!上游的河面很寬,流經到這裡,透過清澈的河水可見一層層像鋸齒似的岩石,從岸邊向河床內由高變低,呈現出由淺入深的的淺灘,河水從上游直瀉下來,撞擊在一層層岩石上, 形成罕見的階梯式瀑布。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瀑布之下,流水潺潺,激起朵朵浪花,在陽光照射下,反射著耀眼的光彩,好像無數面小鏡子連成扇形,的確形如孔雀開屏。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我注視著孔雀灘河床中心,只見碩大的“溶洞”式龍潭,階梯式瀑布末端匯成激流,衝入“溶洞”式龍潭,形成巨大的漩渦,且一個漩渦接著一個漩渦。波濤洶湧,浪花飛濺,奔騰咆哮,震耳欲聾,彷彿是大自然譜寫的最優美的讚歌。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孔雀灘的“孔雀開屏”自然景觀,彷彿像一朵綺麗的綠色彩雲,從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飄落在這波瀾壯闊的江面,遠山藍天江水一色,我們雖然拍攝了照片、錄製了視頻,編髮播放時發現,遠遠展示不出現場所見所聞的孔雀灘壯觀景象!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老唐敘舊,使我感到震驚的是,原來的孔雀灘可以使用“水流湍急、洶湧澎湃、波浪滔天、氣勢磅礴”來形容。上世紀七十年代沒有公路運輸之前,船隻是水運的主要交通工具,附近鄉村撐船掌舵的艄公熟悉孔雀灘的河床岩層及“溶洞”龍潭的特殊構造,化險為夷,順勢而過。但是,遠道而來的船隻並不知道這裡的激流暗湧,常常“卡殼”,不進則退,甚至出現翻船事故。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自從上游不遠處修築大壩蓄水、建起電站發電之後,孔雀灘變成了現在模樣。這裡地勢險峻,岩層裸露,卻龍潭深不可測,曾有捕魚者在這喪生,因此,很少有人來這裡游泳衝浪。近些年聞訊資江邵陽市區段即將興建犬木塘水庫工程,前來孔雀灘觀景的絡繹不絕,川流不息。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觀賞孔雀灘的自然景觀,給人啟迪與教益:在人生長河裡,不僅有風和日麗,亦有激流險灘,要渡過激流險灘,唯一能開啟自己命運之門的鑰匙,只有自己。所以,自己的命運,只有自己能掌握,命運就在自己心中。“奮鬥者未必能成功,但成功者沒有一個不經過奮鬥! ”


再過60個月,聞名遐邇的孔雀灘就拜拜了

(本文作者羅礎系邵陽日報社高級編輯、邵陽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邵陽學院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