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鍼灸:轉化經氣,平衡五行

小編導讀

絕大部分五行治療依據的最根本原則之一乃五行相生規律。但五行循環內氣血也可交錯傳遞,仍然按順時針方向。因此,祖可傳其孫,此為五行之相剋循環。利用五行相生或相剋關係,或二者同時使用來轉化經氣是五行針灸之一大特色,也是其最強有力的治療方式之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五行針灸如何通過轉化經氣來平衡五行,以達治療目的。

實施任何一種經氣轉化,其目的在於使各行、各臟腑之氣血分配趨於平衡。這種重新分配氣血之法有助於協調十二官之間的矛盾,操作簡單,其效令人驚異。轉化經氣為為最強有力的治療方式之一,因其能平衡五行之間的氣血懸殊,令各行受益。

利用相生關係轉化經氣

補法

將氣血轉化至相對不足的一行/臟腑(針用補法)。此時經氣由母傳子,陰髒到陰髒,陽腑到陽腑。如護持一行氣血不足,則補其母之陰陽二穴;如護持一行氣有餘,則瀉其子行之陰陽二穴,把經氣引至子行。

瀉法

瀉其有餘一行/臟腑的經氣(針用瀉法)。此時經氣通過母子關係實現轉化。

用舉例

補土:解溪(胃經之火穴)、大都(脾經之火穴)。

五行針灸:轉化經氣,平衡五行

圖1:虛則補其母(以火補土) 來源:《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

瀉土:厲兌(胃經之金穴)、商丘(脾經之金穴)。

五行針灸:轉化經氣,平衡五行

圖2:實則瀉其子(生金以瀉土) 來源:《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

利用相剋關係轉化經氣

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把經氣引到護持一行,而不是從護持一行引出。有兩種方式,一種簡單,一種複雜。

簡單方式

轉化通過相剋關係,由祖傳孫。

複雜方式

這裡經氣在相剋循環中繼續轉化,由曾祖傳曾孫,需一中間五行作為攜帶。

應用舉例

使經氣從木轉到土:隱白(脾經的木穴)。

五行針灸:轉化經氣,平衡五行

圖3:經氣轉化之簡單路徑 來源:《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

從土引經氣至木:中封(肝經之金穴)、(攜帶針)太淵(肺經之土穴)(也可使用另一條替代途徑:由土到水再到木)。

五行針灸:轉化經氣,平衡五行

圖4:經氣轉化之複雜路徑 來源:《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

轉化經氣的步驟

選擇最短路線,使用最少穴位。

避免使用通過心的路線,因為據日本(針灸)傳統,心乃神聖之官。

永遠沿著五行相生方向(順時針方向)轉化。

如轉化途經另一行或臟器,作為攜帶者之一行或臟器,不會帶走流經此處之經氣。

針刺步驟

任何情況下,一律先針左側後針右側。

先針氣虛之一行,略帶補意,留針。

針作為攜帶者之臟器所屬經脈,略帶補意,留針。

勿針氣實待瀉之一行。

最後,給氣虛待補之一行穴位充分施補後,立即出針。

原來留在攜帶者經脈之針無需再補,出針。

必要時,可使用絡穴使經氣從陰髒轉到與之相表裡之陽腑,不過很少有此需要,因為經氣通常在表裡臟腑之間得到自動協調。

理論上講,經氣可從任何一臟腑或五行轉化至另一臟腑或五行,但一定要按五行相生克的順序。但臨床上,某些轉化更經常用到,因為相對而言,五行中之木與土,較之其他行如水與相火(主精氣之儲備),常常經氣有餘。

以下轉化最常用到

相火者:曲澤(相火之水),太溪(水之土)(土氣轉化至火)。

木者:中封(金氣轉至木)。

太淵(金之土),中封(木之金),實現土氣轉化至木。

土者:隱白(木氣轉至土)。

涉及火行的經氣轉化

對於經氣轉化,君火與相火應作為兩個不同五行看待。經氣不能在君相二火之間相互轉化。如果需要小腸之氣補三焦之氣,必須通過整個五行循環,直到經氣傳到火的另一面。臨床上從沒有這樣去操作,但理論上可實現。

在同一五行內,經氣由一官傳給與之相表裡的另一官

此處要用到絡穴。如:肺經之氣弱於大腸之氣,可用列缺調整肺與大腸之經氣。此失調可通過脈象發現,稱為分離脈。同樣,實際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

好書推薦

五行針灸源自《內經》,因其重感通而輕邏輯,故歷代口傳心授,不見於文獻。因緣所使,上世紀中葉傳到西方,由華思禮教授集其大成,並於歐美弘播。想系統學習五行針灸,推薦這本著作——

五行針灸:轉化經氣,平衡五行

《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

本書為一部翻譯作品,原著者諾娜·弗蘭格林從主要診斷、輔助診斷、治療、治療原則、治療技法和穴位選擇等方面,將自己多年的針灸臨證經驗與讀者分享。為使本書更加完備、更切實用,著者諾娜·弗蘭格林女士在原書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增補及調整:

第一章至第五章基本保持原貌。第三章中加入“傳統診斷”“傳統診斷問診內容”及“病案記錄”等內容。

第六章是以原書第八章大部分內容、第九章部分內容為基礎編寫而成。

第七章大致為原書第九章內容。

第八章基本為原書第七章內容。

第九章基本為原書第六章內容。

新增第十章,分三節專述穴位的使用原則、思路及治療各階段的具體運用。從五行角度對十四經之重要及常用穴位進行一一闡釋,既體現傳承之美,又富於自身體驗和感悟。本章為修訂之重點章節,著者將其數十年用穴心法及經驗和盤托出,彌足珍貴,對臨證選穴有特殊指導意義。

新增附錄“五行針灸自學教程”,乃著者為廣大五行針灸愛好者,以及有志於斯而又無從跟師學習者特別編寫。附錄共分16課,內容涉及診斷、治療等方面,力求簡明而全面,不僅能讓初學者有法可循,也可幫助專業者得到進一步提高,應與《指南》結合使用。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五行針灸指南:增補修訂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英)弗蘭格林著;龍梅譯),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