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對照這個標準買 吃的安心健康

6月15日起,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正式發佈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據瞭解,這是我國第一項專門關於“零食”的標準,同時也是關於“兒童零食”的首項標準。

第一問:孩子是否需要零食?

買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對照這個標準買 吃的安心健康

其實三餐營養保證之後,對零食的需求無非就是:

  1. 情緒需要;
  2. 能量補給;
  3. 好奇心;

所謂情緒需要,小朋友和大人是一樣的,你不開心了、低落了、感覺不被關注了,渴望用食物刺激一下多巴胺的分泌,讓自己迴歸到一個樂觀的情緒曲線上,於是零食應時而生。

所謂能量補給,當然就是“我餓了”。要區分是真性飢餓還是假性飢餓,真性一般胃部會有感覺,有一種逐漸被掏空的畫面感,區分真假的最好辦法是看一下時間,如果距離上一次用餐沒有超過 3 小時,大概率假性飢餓的可能性非常高。

所謂好奇心,首當其衝要感謝現在五花八門零食的產品設計、包裝、顏色、營銷口號。試想一下,你領桌或者你正在超市採購生活必需品,又或者你打開 APP 只是打算買一瓶洗潔精,但相關推薦裡有一個標題或者圖片或者價格非常誘人的食物出現,買來嚐嚐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人類天然對一切陌生事物都保持幻想,打破砂鍋問到底(拿回家吃吃)的舉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出於這三個層面的需求,為孩子準備必要的零食,是每個家庭都必須做的功課,所謂事情不走極端,斷絕一切零食的可能性且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出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甚至因為防護意識薄弱,出現心理問題(暴食症)、校園犯罪(盜竊,得不到就去偷),本來父母是為了孩子健康,但因為措施太極端,反而導致更多問題出現。

第二問:如何選擇零食?

買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對照這個標準買 吃的安心健康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信息追溯分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牽頭制訂,是我國第一項專門針對兒童零食制定的標準。該標準對零食、兒童零食的概念進行了科學的梳理和定義,明確了兒童零食的生產原料要求、感官、營養成分、理化指標、汙染物指標、真菌毒素指標要求、微生物指標要求、食品添加劑等要求

注意上面幾個關鍵指標維度就可以判斷,當你站在貨架旁的時候:

  • 注意看食品成分列表,靠前的是一些化學名稱的儘量少買;
  • 任何零食都會有營養成分,建議大家關注碳水化合物的佔比,理論上購買碳水佔比低,蛋白質佔比高的零食,對孩子身體更好;
  • 儘量買距離到期日還有半年以上的產品,不要買保質期臨界點的食物(其實很多人購物還沒養成看保質期的習慣,要慢慢加強);

第三問:成人和小孩在“吃零食”上有何不同?

買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對照這個標準買 吃的安心健康

對於更需要大量營養來支持兒童身體發育來說,兒童食品的營養素是需要首要考慮的。而成人的零食可能會更關注口感,畢竟脫離了“長高”這件事,吃的舒服更重要。

兒童零食究竟有啥“講究”呢?以團體標準對脂肪、糖、鹽項目的要求為例。對於兒童零食不能一味強調“無或不含脂肪、“無或不含糖”。這是嚴重誤導消費者的話術,脂肪和糖是孩子成長需要的營養素,只是需要控制每 100 克或者每 100 毫升的所含比例問題。專家建議,兒童零食的脂肪佔比每 100 克不建議超過 0.5 克脂肪。

第四問:這個標準會改變你對零食的選擇嗎?

買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對照這個標準買 吃的安心健康

知識的普及需要時間。但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有了控糖和少吃精加工食品的意識了。

還是那句話,過猶不及,零食並非百害而無一利,它是緩解孩子飢餓的方便食品,是維繫穩定情緒的好工具,是保持全家和諧的一個手段。

所謂存在即合理,我們需要對飲食有基礎的認知,但也要適度放權孩子探索“零食樂趣“的權利。偶爾的調劑和獎勵,不僅不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相反用零食偶爾“麻痺警惕的大腦”,反而會對情緒的穩定性造成正向幫助。

你們會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買零食嗎?你們覺得這個標準的出臺會提升兒童零食的質量嗎?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