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參加節日慶典,身穿民族服裝的立陶宛姑娘)

在當今歐洲大陸上,有許多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國,它們不僅領土狹小,人口稀少,在國際舞臺上存在感也不強,但的確有不少小國“祖上闊過”。

然而,人們總是忽略了立陶宛,這個位於波羅的海沿岸,人口僅有280萬,領土面積不過6.5萬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也是“祖上闊過”。從14世紀開始到16世紀初,立陶宛曾是歐洲第一大國,領土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比如今的領土多出15倍以上。它的地域橫跨波羅的海和黑海,是名副其實的東歐霸主,深深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那麼,如此強大的立陶宛又是怎樣被拉下神壇,變成如今的彈丸之地呢?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立陶宛的位置,如今的立陶宛只能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些小兄弟為伍了)

一、林中土著,開荒建國

通常來說,人們將那些遊離於地中海文明世界的歐洲蠻族分為三大部分,即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當然,還包括芬-烏拉爾人,突厥人,伊比利亞人和波羅的人。立陶宛人屬於波羅的人的一支,他們和拉脫維亞人以及已經消亡的古普魯士人是兄弟民族,他們的語言和日耳曼,斯拉夫並列為波羅的海語族。

立陶宛歷史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祖先在一萬年前就已經定居波羅的海沿岸,有自己的宗教,語言和部落。波羅的海地區自古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產地,這裡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蜂蜜,毛皮和木材。早年的立陶宛人在這兒渡過了幾千年的時間,對地中海世界的風起雲湧毫不關心。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琥珀,波羅的海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產地,古時候波羅的人經常用琥珀與外族貿易)

一個波羅的海沿岸的土著人不會認為自己是日耳曼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斯拉夫人。他們的宗教,語言和風俗是獨有的。在這些土著居民的西邊和北邊,是日耳曼人的各個部落,他們在9世紀之前一路向西,並沒有怎麼搭理東邊的波羅的人。

而在波羅的人的東方和南方則是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從6世紀開始向展開了第一波遷徙,他們包括了波蘭人,捷克人,摩爾多瓦人的祖先而在9世紀之後,東斯拉夫人也開始進入黑海北部及波羅的海沿岸,與波羅的人發生了接觸。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波羅的海的土著,他們沒有文字,他們的宗教有泛神性質,崇拜森林中的精靈)

在漫長的歷史中,日耳曼人從西邊,斯拉夫人從東邊進攻他們的土地,壓縮著立陶宛人的生存空間。從日後的歷史演變來看,立陶宛遊走在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之間,在夾縫中發展。他們的命運與周邊國家和民族綁在了一起 ,從而孕育了今日的立陶宛國家。

當東斯拉夫人建立了留裡克王朝,接受東正教之後,波羅的海的土著居民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們遭到過基輔羅斯的征討,許多部落臣服於基輔羅斯。

983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就曾進攻波羅的海沿岸,征服了立陶宛一帶都雅特瓦吉人。有時,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也會南下波羅的海,搶掠人口或者交易琥珀和蜂蜜。

根據基輔羅斯的史料記載,1180年到1183年,立陶宛人曾經聯合起來侵擾了羅斯西北部的重要城鎮波洛茨克,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這表明他們可能已經有了部落聯盟,具備了建立國家的先決條件。而在過去,波羅的人僅僅是一盤散沙,無足輕重。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條頓騎士團的征服活動給波羅的海沿岸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12世紀以來德國騎士對東歐地區的遠征活動加速了立陶宛國家的形成。尤其是條頓騎士團的出現。條頓騎士團本來是一支成立於中東地區的武裝僧侶集團,眼見巴勒斯坦的聖地難啃,他們便將矛頭對準了德意志以東的波羅的人,用血與火的手段逼迫波羅的人改信天主教。條頓騎士團受到了天主教會,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支持,他們的主力是來自德國的騎士。對於德國的騎士,教會和領主們來說,向基督教國家發起征服活動有違宗教道德,而進攻並非基督教勢力的波羅的海沿岸可以毫無忌憚,向波羅的海沿岸開拓土地既能滿足宗教上的需要,也能掠奪耕地和財富。這才是條頓騎士團向東方發起征服的原因。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條頓騎士,他們裝備精良,武藝嫻熟,並非一盤散沙的波羅的部落可以抵擋)

當時的波羅的人分屬各個不同的部落,但按照語言和地域可以分為普魯士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和庫洛尼亞人。其中,普魯士人居住在最西面,他們的語言不能與其它波羅的人相通。庫洛尼亞人住在最北邊,他們受到維京人和芬蘭人的影響,尚武善戰。而拉脫維亞人則長期與立陶宛人雜居,語言可以相通,拉脫維亞人實力最為弱小,從11世紀開始他們便成為了立陶宛人的附庸,仰仗立陶宛的保護生存。這些大大小小的波羅的部落已經出現了階級分化,他們有自己的酋長,貴族和平民階層。但並沒有國家,也沒有聲望足以統御所有部落的王公。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波羅的武士,12世紀的波羅的人已經達到了部落聯盟的程度,但他們還不足以對抗條頓騎士團)

對那些不肯臣服的部族,條頓騎士團往往會將他們消滅殆盡。立陶宛人的鄰居,不管是普魯士人,還是庫洛尼亞人都被條頓騎士團一個一個征服。從但澤到里加,到處都有條頓騎士團的堡壘。一盤散沙的波羅的人根本不是條頓騎士團的對手,騎士團擁有更多的職業士兵,僱傭軍和騎士,而波羅的土著大多未經訓練,沒有統一的指揮。直到13世紀初,立陶宛的一位王公明道加斯與附近的部落結盟,他吞併周邊土地,以格羅德諾和維爾紐斯為中心,多次擊敗了條頓騎士團和內部反對勢力,這才建立了波羅的人的國家。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立陶宛武士,立陶宛的軍隊核心是酋長,王公的親衛隊,這和羅斯人很像)

明道加斯抵禦了條頓騎士團的入侵,但他知道,只有緩和與基督教國家的關係才能為立陶宛的發展獲取寶貴的發育時間。於是,1251年,明道加斯接受了天主教會的洗禮,這意味著立陶宛變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條頓騎士團的戰爭藉口不再存在,只能和立陶宛達成和平。明道加斯受到教皇英諾森四世的承認,得到國王的頭銜。這標誌著立陶宛民族形成,正是有了明道加斯打下建國,得到教會承認的基礎,立陶宛人才有了向四面八方擴張的有利環境。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褐色土地是立陶宛,黃色波蘭,橙色條頓騎士團)

稱雄東歐,歐洲第一大國

當時,原本的東歐霸主基輔羅斯已經被蒙古人摧毀,羅斯人一盤散沙,羅斯王公們淪為金帳汗國的附庸。除了東羅斯地區的王公還能維持現狀,仰仗金帳汗國的保護緩慢發育,其它地方的羅斯人基本處於“小國寡民”的狀態。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和人口抵禦戰爭,金帳汗國也無力保護他們。因此立陶宛人將擴張方向對準了西羅斯地區。

立陶宛大公維特尼斯通過與波蘭聯姻,穩固了後方,他大舉進攻羅斯人的領地,吞併了今天白俄羅斯的大部分土地。他的後繼者格迪米納斯在1321年攻佔了基輔,流放了最後一個基輔大公,徹底終結了基輔大公的權威 。維陶塔斯大帝在位時又聯合波蘭,在格林瓦爾德戰役中擊敗了條頓騎士團,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特拉凱城堡,這裡曾是立陶宛的首都)

立陶宛在他的統治下進入了黃金時代,立陶宛大公國的土地從寒冷的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北岸。今天的白俄羅斯,西烏克蘭都是立陶宛大公國的疆土。很多羅斯王公自願向立陶宛稱臣納貢,立陶宛擁有歐洲最肥沃的土地和草原,就連金帳汗國也畏懼三分。

即便是日後莫斯科公國崛起,逐漸統一羅斯,立陶宛大公也是莫斯科大公長期的競爭者,在西羅斯地區處於統治地位,甚至在1514年取得了奧爾沙戰役的勝利,擊敗了莫斯科。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盧布林同盟,波蘭與立陶宛的聯盟曾擋住了沙俄,瑞典的擴張,強盛一時)

這一時期的立陶宛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是依靠有利的國際形勢,以及與波蘭的聯盟。當然也包括羅斯人四分五裂,尋求一個強大保護者的需求,立陶宛的強盛在於他奪取了羅斯人的土地,有了足夠多多人口,糧食和繁榮度商業貿易。

立陶宛族人口並不多,只佔全國人口的10%左右。他們也沒有大規模向南方遷徙,他們的核心聚居區依然和祖先們一樣,在波羅的海南岸。因此當立陶宛人無法維護羅斯人的利益,且面臨已經統一的莫斯科公國,立陶宛的就很難保住自己的擴張成果。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立陶宛的競爭對莫斯科人,他們也在快速恢復實力,掃蕩遊牧民族,進軍西羅斯)

波立聯合,土崩瓦解

歷史進入16世紀,此時立陶宛的老對手羅斯人已經變得很強大,莫斯科大公一直謀求收復被立陶宛人控制的羅斯故地,立陶宛很難在單打獨鬥中擊敗莫斯科,而波蘭王國則是立陶宛最堅定的盟友,立陶宛只有依賴盟友才能維持體量。

1569年,立陶宛和波蘭達成了盧布林同盟,立陶宛與波蘭合併為一個國家。雖然立陶宛人保留了自己的軍隊和政府,但他們也越來越波蘭化,丟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立陶宛還將手中最富饒西羅斯地區送給了波蘭人,將自己的命運與波蘭綁在了一起。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16世紀中葉鼎盛時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幾乎佔據了除莫斯科公國以外的整個東歐)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土地,北起日德蘭半島,南至第聶伯河下游的出海口,西起但澤與德意志接壤,東到斯摩稜斯克與莫斯科大公國相接。這塊土地的面積接近160萬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立陶宛人,波蘭人,東斯拉夫人,德意志人等多個民族呀。從波羅的海沿岸的森林,到白俄羅斯的沼澤,烏克蘭的黑土地,波蘭的平原都被收入囊中。

雖然波蘭-立陶宛王國曾在16世紀風光一時,國力強盛,多次擊敗沙俄,瑞典和奧斯曼帝國。但在17世紀後,隨著波蘭捲入與德意志諸侯,瑞典的戰爭元氣大傷,立陶宛也跟著受到削弱,他們在聯邦內部越來越邊緣化。最終,當波蘭搖搖欲墜的時候,立陶宛也一併被列強宰割。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17世紀初的波蘭-立陶宛聯邦依然土地廣袤,立陶宛依舊是歐洲大國)

1770年,立陶宛大公國尚有3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39萬人口。

1772年,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第一次瓜分波蘭。沙俄割走了屬於立陶宛的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部分,讓立陶宛丟失了130萬人口和9.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793年,沙俄和普魯士第二次瓜分波蘭,沙俄得到了立陶宛,整個白俄羅斯,以及曾被立陶宛征服的西烏克蘭這些土地有25萬平方公里,300萬人口。還沒有等到第三次瓜分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就已經被取消,被沙俄全盤吞併。1795年的第三次瓜分波蘭正式宣告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滅亡。立陶宛成為了沙俄的一部分,而俄國沙皇給自己增加了一個“立陶宛大公”的頭銜,從此立陶宛開始了被沙俄統治的一百多年歲月。

立陶宛在盧布林同盟中並不是主導者,他們所仰仗的波蘭王國是一個典型的中世紀大地主聯盟,立陶宛的核心利益全都由波蘭人掌控,這就是為什麼波蘭沒落之後,立陶宛也跟著沒落的原因。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三國瓜分的不僅僅是波蘭,也包括立陶宛,立陶宛丟掉了所有國土和人口)

沙俄時代的立陶宛與古代的立陶宛並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僅指以維爾紐斯為中心的一小塊土地,已經和現在的立陶宛沒什麼差別。由於靠近波羅的海,且鄰近聖彼得堡,立陶宛的經濟發展還不錯,在全俄算是富庶之地,立陶宛人靠出口農產品和漁業資源為生。立陶宛人口並不多,他們在沙俄時代沒有什麼影響力。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寧靜的波羅的海,波羅的海的漁業資源是沙俄時期立陶宛主要的收入來源)

沙俄一度希望在波羅的海沿岸推廣俄語,將立陶宛人俄羅斯化,並向立陶宛遷徙了大量俄羅斯人,但並沒有成功。在1812年拿破崙侵俄戰爭中,立陶宛還出現了支持法國的騷亂。第一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佔領了維爾紐斯,立陶宛實際上脫離了俄羅斯。

1918年2月,立陶宛宣佈獨立,脫離了俄國,它曾短暫與白俄羅斯合併,但很快分道揚鑣。立陶宛在國際社會上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它和鄰居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一樣成為了蘇德博弈的棋子,最終被蘇聯吞併。立陶宛人民族主義者並不認同蘇聯,在他們看來,立陶宛不應該加入蘇聯,這導致立陶宛成為了蘇聯離心力最強的加盟國。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德軍佔領立陶宛,立陶宛在二戰期間出現了許多親德武裝,他們對蘇聯的認同感一直不強)

重獲獨立,變身彈丸小國

在蘇聯的管理下,傳統上立陶宛人影響力較大的白俄羅斯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加盟國,立陶宛人的兄弟民族拉脫維亞以及曾經依附立陶宛的愛沙尼亞與之平起平坐。立陶宛只是蘇聯西北沿海的彈丸之地,他們和其它加盟國一樣經歷了五十年的歲月。

立陶宛人生活水平雖然在蘇聯內部還算不錯,人均GDP在蘇聯各加盟國中位居第一,但遠不如北歐和西歐國家。蘇聯對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的重稅政策,以及計劃經濟的弊端也讓立陶宛人吃了不少苦。尤其是戈爾巴喬夫當政的80年代中後期,立陶宛的經濟狀況惡化,民眾不得不排長隊購買商品時,他們便打算脫離蘇聯。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1990年在街頭要求立陶宛獨立的示威者)

1990年,立陶宛人打響了蘇聯解體的第一槍,他們舉行了反對戈爾巴喬夫,要求退出蘇聯的集會。儘管蘇聯抽調了軍隊,但上百萬立陶宛人手拉手架起了人鏈,展示了他們的決心。駐守立陶宛的蘇軍並沒有聽從號令撲滅這次抗議活動,他們甚至倒戈,撤出了立陶宛。隨後立陶宛宣佈獨立,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也承認了這一事實。

與那些選擇留在獨聯體的國家不同,立陶宛從獨立後就拉著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一同向西方靠攏。他們都是小國,經濟上依賴歐盟的大市場,軍事上需要北約罩著。因此波羅的海三國在2004年加入了北約和歐盟。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1990年的立陶宛,人們舉行集會要求脫蘇)

立陶宛人儘管建立過龐大的國家,但立陶宛民族從來都沒有將新徵服的土地徹底消化,他們沒有融合新徵服的羅斯人,也沒能在日後的波立聯邦中擁有平等的地位。這便是立陶宛之所以從大國淪為彈丸之地的原因。

如今的立陶宛,雖然輝煌不再,再也不能稱霸東歐,但卻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成就。立陶宛本來就是蘇聯時代工業基礎較好的國家,通過吸收外資,爭取歐洲國家的貸款,再加上打開歐盟的大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2019年,立陶宛的GDP達到了542億美元,人均下來也有1.94億美元,遠遠超過了俄羅斯,烏克蘭和波蘭,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立陶宛,如何從歐洲第一大國變成彈丸之地?

(立陶宛美景,立陶宛是歐洲不錯的旅遊國度,2019年有500萬遊客前往立陶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