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用學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談兩科學習方法的不同

兩個學科屬性不同,導致了學習方法的不同!

但由於小學一年級孩子先入為主以及學習內容過於簡單的影響,致使很多孩子一開始就用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

學好它們都有著各自的方法!

1、先說學科屬性不同:

學習文科如滴水,一點一滴的積累方成大洋。學習理科如登山,一走一步的攀爬成就高手。文科知識很繁瑣,多如牛毛,一個人學了一點點文科的東西也可以自稱為文科生,水獲得容易,但要積累下來十分困難。

理科知識總是邏輯要素,萬物總有根本的原理可以理解,一旦理解之後,便能逐步攀登,由於是攀登所以走的比較苦難,一般人也很難繼續攀登,所以就覺得理科大牛都特牛,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學業門檻比較高吧。

所以語文重積累,數學靠方法!學不得法就無法入門,更無法繼續攀登了!

學語文就好比給一個缸裝水,每上一次課就裝上一杯,缸滿了,你也就成功了!

而數學的學習靠的是理解而不是積累!

它需要對所學方法的頓悟!

所以學語文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

而學數學靠的是建模!

用數字來形容,

學語文就是1、2、3、…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學數學重視的是0到1的突破!能夠到達1了後面就一通百通了!學數學就是“道生一”最難,道若生一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水到渠成了!

2、對待一節課的做法不同。

語文一節課學到哪裡就可以停在那裡,下節課再接著往下學就可以了!

數學就不行,這節課你從0開始學,若你沒有到達1,沒弄懂,沒有頓悟,是完全沒有用的,等到了下節課你又迴歸到0的狀態,所以它需要在下課後把沒弄懂的東西想辦法弄懂!

3、輸出方式不同!

語文在創作時看中的是你的組合!你的輸入越豐富,輸出的組合方式也就越多,你就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表達方式,讓別人感受到你書寫的精彩!

數學的輸出講究的是對信息的處理和轉化!轉化的方式越多說明你的思維水平越高!它的支撐點是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