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向來是高潔和堅韌不屈等美好品質的象徵,自古以來就備受文人雅士的歌頌。而此外的中國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中國酒尤其是白酒,具有水的形態、火的性格,飲之猶如烈火烹油,讓人熱血沸騰。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自然少不了酒!中國詩詞文化與酒的聯繫更是密不可分。可以說沒有酒就沒有中國詩,沒有酒就沒有中國詩人藝術噴薄而出的創造力——季白、杜甫、陶淵明等大詩人的飲酒詩不勝枚舉,很多優秀詩作都是在微醺狀態下完成的。中國的民眾精神、文人精神、武士精神,其形成跟酒文化都有著密切關係,這也就形成了我們獨特而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基於此,竹子和酒,多麼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絕的搭配。
於是,有人想到把酒注入竹子中,使之成為“竹筒酒”,在前幾年狠狠火了一把。而這種被商家鼓吹具有竹子清香、令人回味無窮的“竹筒酒”,真的可信嗎?於是,有人提出了質疑。
這酒是如何打進竹子裡面的?又是如何跟竹子一起成長的?而這些人給出的解釋:“酒是在竹子還小的時候打進去的,等竹子長大了就可以飲用了”。
你儘管吹,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酒是在竹子還小的時候打進去的,等竹子長大了就可以飲用了“,此說法不攻自破。大家看視頻就會發現裝酒的竹節往往跟人差不多高,如果酒是在竹子小的時候打進去的,那麼,到竹子長大以後,裝酒的竹節必然比人高出人十幾米。因此,這個說法顯然不成立。
據說有做酒的師傅做過實驗,把酒灌入竹節中,不到三個月,被灌入酒的那節竹已經乾枯。等到第四個月,灌裝了酒的那節竹及其上面的竹全部乾枯。至於裡面的酒液早已發黑發臭,即使商家倒貼錢也未必喝得下去,更別說花錢買這種”竹筒酒“。事實上,酒對竹子是具有毒害作用的。因此,所謂的自然發酵、竹子清香的竹筒酒是不存在的。再好的酒打進竹節,進了水份或者空氣後都會變質。
可能有酒友又疑惑了:市面上銷售的那些用竹筒裝的酒是怎麼回事?為何裡面的酒是好的?其實只要在竹筒裡面放了裝酒的容器,而如果竹筒只是一個外包裝,那是不是就不會影響到裡面的酒?至於酒喝起來有一股竹子的清香?那更簡單了,就是加了竹子香精勾兌的。經過一分析,是不是就明瞭了?很多懂酒的酒友嘗過後知道被騙了,同時也有良心酒家與酒友大膽揭露其中的一些醜惡行為,於是就沒有人再買了。直到現在,這款酒幾乎是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喝好酒,必須要找正正規規的純糧糧食酒,不要貪圖便宜而喝那些“噱頭”劣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