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别只会数123了!

昨天我带着3岁的孩子去游乐场玩。临近饭点,我三番五次地提醒孩子回家,可他仍顾自玩着玩具。于是,我照常搬出了大招——

“我数123,你再不起来,我就要生气了。1…2…3…”

不过,这次大招并没有显灵。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大声说了句“我不回家”,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了。

最后,我很生气地将他拎回家了。

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们跟孩子讲得这么清楚,孩子就是不肯听呢?

原因可能出在这句惯用语“我数123,你再不…我就…”上。

孩子不听话,别只会数123了!

A 为什么我们喜欢说“我数123”?

有时候,我们让孩子去做某件事,而孩子迟迟不肯去做,我们就会对孩子说,“我数123,你再不…我就…”。

孩子不吃饭,我数123,还没数到3,就自己来吃饭了。

孩子晚上不睡觉,我数123,还没数到3,就自己爬上床了。

当你对孩子一遍遍说道理都不管用时,这句话特别管用。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数完123,你还没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后果很严重。虽然只是威胁,并未真正实施,但孩子很容易就范,效果很明显。

仔细想想,我们数123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服从。让孩子知道不做某件事情的严重性,通过无形的压力让孩子主动去做。当然,绝大多数时间这只是句威胁的话。

从幼儿心理角度分析,这种威胁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降低孩子的自尊自信。如果屡次威胁而没有实施惩罚的话,孩子就会不断弱化家长的话语权和人格形象。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一句父母的口头语而已。

孩子不听话,别只会数123了!

B 为什么“我数123”会失效?

我们会发现,虽然孩子表面上听从了我们的命令,但并不是心甘情愿去做的。有时候,“我数123”这种句式也会失效。遇到脾气犟一点的孩子,你越是威胁,他就越想跟你死磕到底。

为什么“我数123”会失效?我分析了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是不是正专注于当下?

比如孩子当时玩得正起劲,他的注意力并没有在你身上。而你不顾他的感受,强行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情,肯定会让他很生气。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也会感到困惑和愤怒。

2、我们是不是催得太紧了?

孩子对你的命令需要有反应时间,如果催得太紧,反而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设身处地想,如果有个人一直催你,你的心情肯定不会好,甚至会故意找点其他的事情做做。孩子也是一样,没人喜欢被一直催促。

3、威胁的频率是不是太高?

这也是所谓的“超限效应”,指的是外来刺激太多或作用时间太久,使人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或者逆反心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口头威胁,并没有真正实施惩罚,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认为这只是一句吓唬人的话,爸妈根本不会真的惩罚。

因此,“我数123”这个方法有用,但得悠着点用。

孩子不听话,别只会数123了!

C 哪些方法可以替代“我数123”?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想要孩子重视你的话,就要学会走进孩子,理解孩子。

1、用夸奖代替威胁。

渴望被肯定是人类基本的需要。成年人期待被赞美,孩子同样也需要夸赞。夸奖夸得好,孩子也会更主动做事。当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时,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先夸夸她今天的表现,等孩子有了正向反馈之后,顺势说出你的要求,孩子就会心怀喜悦地去做了。

2、设置一个明确的过渡期时间。

孩子在做一件非常喜欢做的事情,简单粗暴地让他停下来只会产生逆反。你可以先设置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最好是一段具体的时间,让孩子有个心理缓冲。大一点的孩子对时间有了概念,就更容易执行。比如“离我们回家还有10分钟”,这10分钟就是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如果到时候还是没打算离开,可以提醒他一下。 如果孩子没有遵守,也要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3、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

我相信父母的命令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想要孩子心服口服,不妨用规则代替威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比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睡觉前主动刷牙,每天重复执行,如果违反规则就给予适当的提醒,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然,制定了规则,家长们要带头执行,做好榜样。

4、处理好家长的情绪。

我们会说“我数123”时,说明我们对孩子的容忍已经到一定程度。正时候通常也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时,不妨停顿下来,平复一下情绪再和孩子对话。

你会对孩子“数123”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