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導讀: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馬上臨近中秋了,大家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中等待中秋團圓的來臨,可村裡的李大爺卻每天都坐在門口叼著菸袋犯起了愁,筆者好奇的去問李大爺為何中秋了還這麼愁,李大爺說:“最近要交新農合了,聽說今年又漲價了,去年好不容易賣了兩畝小麥才把一家5口的新農合湊上,今年這突然又漲了30元/人,這一家5口就是150元,能不犯愁麼?”,原來李大爺是因為交新農合而犯愁。

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對啊,已經快到10月份了,新農合已經陸續開始上繳了,但今年圍繞新農合最大的討論就是上漲30元的事情,面對當初幾十元的費用,現在已經漲到280元,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可能還無壓力,但對於像李大爺這樣經濟能力有限的人,確實是一種壓力。後來李大爺說了一個決定--“斷繳”,相信這個結果也是李大爺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了,筆者也是感覺到李大爺的無奈,那麼為什麼小小額30元就會讓大家產生“斷繳”的念想呢,其實這應該也是個例,但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下面筆者就總結出4個大家想要“斷繳”新農合的主要原因。

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第一,新農合對於慢性病報銷範圍較小

農民勞碌一輩子最容易得的就是一些慢性病,而這些慢性病除非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住院外,一般在門診就是檢查一下,開一些慢性病的藥物,而新農合有一個規定,那就是門診檢查基本不報銷,而且除非住院才給報銷醫藥費,這就讓很多農民犯了難。本來有些病就不用住院,如果想報銷就必須住院,誰沒大病喜歡住院呢,所以很多農民就選擇不住院,同時也得不到報銷的福利,只能自己去藥店買一些便宜的藥物來穩定自己的病情。這種比較矛盾的問題確實是影響著很多農民對於新農合的繳費熱情,本來是造福百姓的事情,現在卻變成了農民捉摸不透的問題,所以有一些農民就直接放棄了這個新農合的繳費。

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第二,新農合的“清零制度”讓農民感覺損失

新農合的全稱是城鄉醫療保險,說白了這就是一種”保險",既然是保險肯定會有人投資,有人承擔風險,而我們農民就是投資的,而投資到達一定期限後肯定是不再享有對應的福利,所以每年到12月底的時候,新農合的賬戶都會被清零。這就讓很多繳費了幾年,一次都沒有享受過的農民感覺到不合適,認為這新農合應該像養老保險一樣越攢越多,最後可以當成一個報銷資金來使用,來減輕每年農民的繳費壓力,但好事都讓我們想了,哪還有福利一說了。可很多農民就是認為自己沒用到新農合就虧了,於是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後,就決定斷繳,畢竟每年接近300元的繳費確實讓農民感覺到壓力。

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第三,有了新農合後看病越來越貴

這個情況不只是一個朋友跟我說過,原先沒有新農合的時候,大家去村上或者鎮上看個感冒也就幾塊錢,打一針也就十幾元,但現在簡簡單單的感冒去了鎮級網上的醫院首先就是檢查,其次就是各種開單,反正算下來一個普通的感冒就近千元,新農合報銷後也需要幾百元的支出。這就讓很多農民感覺到這麼做不合適,所以現在在農村會看見很多人,就算有病也不願意去醫院,因為高昂的檢查費和治療費確實讓很多農民“不敢”去醫院,可想而知一個福利政策變成了一個負擔,大家繳費的熱情肯定會消退的,所以就出現了斷繳的情況。

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第四,新農合的不斷“上漲”慌了農民的心

大家是否還記得第一次繳費新農合是多少錢麼,筆者記得應該是10元/人,當時很多農民認為終於可以解決看病難的問題了,可隨後新農合就上漲到了30元/人、50元/人、120元/人、150元/人,180元/人、250元/人,直到今年的280元/人,大家想想一家5口如果都要繳納新農合的話就是1400元的費用支出,而一畝地才多少錢的收入,也就300元的收入,這價格上漲確實讓很多農民感覺到“交不起”,而以後新農合上漲至多少也是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所以很多人為了避免這個壓力就選擇了斷繳。

新農合“斷繳”情況激增,上漲30元是主因,這4點原因要重視

結語:新農合確實是一項解決農民看病難、不敢看的福利,雖然我們的錢在增加,但我們覆蓋的疾病和報銷流程都在完善,很多人對新農合產生的誤會相信在未來的幾年裡也會慢慢消失,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認為現在這個新農合繳費上漲是“斷繳”的主要原因麼?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