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21歲大學生校內墜樓身亡:「乖孩子」啟示錄


01

21歲的湖北浠水籍大學生袁健和母親在校食堂旁擁抱告別後,他朝著母親遠去的背影注目幾秒,短短几個小時後,他留下兩條信息,從6樓一躍而下,永遠和這個世界告別了。

這個年輕的生命曾以超出當地一本線70多分的好成績,踏進象牙塔,父母眼中,這一直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江蘇大學21歲大學生校內墜樓身亡:「乖孩子」啟示錄


進入大學後他變得內向,母親不得不陪讀一年多,在母親打算中斷陪讀的計劃後,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就這樣破碎了,事件的熱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散去,留下的是世人無盡的反思。

為了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將來有個好的選擇,多少家長費盡心思,不惜高額補課費,傾其所有,滿眼裡都是那個未來有出息的孩子。

袁健墜樓身亡的悲劇,給眾多為人父母者當頭一棒,促使我們反思,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我無從瞭解悲劇的來龍去脈,也沒有權利去評價一個孩子的人生和一個家庭的教育觀。

但至少有一點基本可以判斷:這個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惑,一直積壓在心裡,在最需要有人幫他疏導的時候,他沒有找到出口,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02

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判斷這個孩子是否有抑鬱傾向,但作為一名心理學研修者,我清楚抑鬱與憤怒的攻擊方向,抑鬱的情緒促使個體大多向內攻擊自己,憤怒的情緒大多是向外釋放攻擊性。

寧肯孩子做個憤怒者,也不願做個抑鬱者。

國慶結束,一個做教育機構的朋友分享了一則消息,他說閨女告訴他,班上同學家長几乎全部都帶孩子去看過心理醫生,他也決定湊這個假期帶著閨女去看心理醫生,孩子欣然答應。

江蘇大學21歲大學生校內墜樓身亡:「乖孩子」啟示錄


目前的教育環境,在大劇場效應下,家長、學校、學生都很痛苦,從前是差生補課,如今演變成全體補課,你不補別人補,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向來殘忍。

教育資源的競爭在市場化狀態下愈演愈烈,孩子被裹挾其中,他們的時間被一再壓榨,中學生一般早上6點起床,晚上6點到家,作業一般在10點左右完成,有的甚至寫到11點多,高中生就更不用提了,繁重的學習任務下,如果孩子的心理狀態不能保持良性暢通,出問題一點都不意外。

小學生從入學起就把目標瞄準重點中學,進入重點中學後就把目標瞄準重點高中,踏進重點高中的大門起,圍繞在這個孩子的周圍都是同一種聲音,爭取考上985或者211,甚至還有不少強烈衝擊清北的聲音。

03

大越曾好奇的問我,媽媽,上學這個馬拉松也太長了吧,我好羨慕你們大人啊,上班也比上學強啊。

我告訴她,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但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風景,如果你這個階段沒有完整的走過呢,別處的風景因為時機不成熟,也不會是美景。

你在你能力允許的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遺憾,心裡就踏踏實實的度過每一天就足夠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考上清北,因為人與人的確能力有大小,天賦也不同,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心中的清北,比如媽媽盡力了,也只能考上省內一所財經高校,這就是我心中的清北。

聽罷,她大笑起來,她說,媽媽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阿Q了啊?我說不是,阿Q的奉行的是精神勝利法或者叫自欺欺人法,還有他很保守,我的做法是坦然面對,盡心盡力之後的接納。

她說懂了,我一直以為我考不好,你會比我難過呢。我回:“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就像吃喝拉撒一樣,我難過啥呀,每個人都為自己負責就挺好。”

當然,作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又有多少人,關注功利教育下,孩子們的心理營養呢?

04

我曾被焦慮症困擾了好多年,大學四年,同宿舍的姐妹週末都會睡個美容覺,然後起來,約上同學,看場電影,或者同學間小聚一下。

這個看似僅僅很小的享受,對我來說都是奢侈的,我躺在床上睡不著,早起時還不敢發出動作,唯恐打擾別人休息。

然後,我起來就去教室或者圖書館,哪怕我在那裡玩,好像靈魂也是踏實的,否則,我就有一種負罪感,我承受著莫名的壓力,好像我走到哪裡都聽到這種聲音:父母不容易,你一定要爭氣,浪費時間可恥。

所以,我的大學同學曾稱我為: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後就是太無趣,刻板而枯燥。

因為她們喊我逛街時我拒絕,喊我一起玩耍時我也拒絕,慢慢地就沒人喊我了。那時,我除了繁忙的學習之外,就是去做家教,好像只有這種忙碌才能讓我活得真實而充實。

別人眼中的勤奮,其實,我內心是痛苦的,是壓抑的,這雙無形的手在干涉著我的生活,直到多年後,我開始自學心理學和哲學,我漸漸找到了答案。

我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全年無休,直到累得病了,痛了,可能吃了藥打了針,能起來走路就立即投入勞動,用我父親的話說:小車不倒只管推。

要命的是,他一直推車還要監督著家庭的其他成員也不能停下腳步,這種控制慾影響了我好多年。

每次我想做決定時,我腦海裡都會本能的去問一下我的父親,哪怕他對這個問題的認知處於零狀態,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種病,這雙無形的眼睛似乎一直在盯著你。

3年前,我痛下決心裸辭時,我在奮力割裂這種無形的力量,我決定無視他的憤怒,雖然未來茫然無知。

一直到現在,我發現我的生命狀態越來越自由,越來越綻放,這時,我做事情的思維全部來我自己。活到38歲,我才真正走出了原生家庭。

05

在我接到的大量案例中,那些內心有傷的來訪者,你去認真探索,一定能從原生家庭裡找到罪魁禍首,甚至他們的婚姻模式都自帶遺傳功能。

有的來訪者失聲痛哭,控訴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因為那一瞬間,她們對待自己的伴侶自己的孩子,像極了爸爸或者媽媽的行為模式。

大越昨天放學一進家門,就來求安慰:“媽媽,有件事,我心裡好難過,老師讓聽寫檢測,我覺得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就自告奮勇上了,誰知,我上來第一個單詞就寫錯了。老師當著同學的面,問我:‘服不服氣?’我壓根就沒不服氣啊。”

“你一定很難過,對嗎?是不是感覺老師讓你當中丟人了?”我小心翼翼地問她。

“是的,非常難過。”她長嘆一口氣。

“你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做嗎?因為她知道你是個心性高遠的孩子,是在用激將法讓你更認真呢。”我詭異地笑著告訴她。

“真的?”她和我確認。

“相信我,不會錯。”我堅定地回覆她。

這就是我們母女的一場日常對話。

其實,我知道英語老師身體不好,家裡還有癱瘓的老人要照顧,這麼多學生照顧起來,的確會很辛苦,大越是那種不會就使勁問的孩子,的確有時候讓老師很無語。

老師只是一個職業,尤其是女老師,和我們一樣,上有老小有小,承受著很大的生活壓力,如果你把教育的壓力全部推給老師,很顯然,不現實。

孩子真出了問題,你把這個鍋甩給學校或者老師,受害的還是自己。

06

教育的底色,說到底還是來自原生家庭。教育的終極意義是要培養身心健康並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如果單方面追求考試成功,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欠下的這筆債,生活一定會在某個時刻讓你償還。

當然,孩子既能功成名就,又具備掌控人生的能力,這是最好的教育結果。

退一萬步,就算孩子考不上好學校,用心教育與陪伴,給足他們心理營養,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難道就是失敗嗎?

其實,這個時代最缺乏教育的是家長,不是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END

作者:靜水,心理諮詢師,情感撰稿人,育兒工作者,38歲裸辭,一支筆寫盡人間冷暖,陪你把孤單過勇敢,已出版情感勵志暢銷書《經歷過依賴的痛,再走向獨立的美》。

公眾號:靜水人生(jingshuirs),轉載請聯繫靜水:jingshuim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