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以風靡全球的《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系列聞名於世的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於2015年12月從科樂美獨立,成立了小島工作室。2019年11月8日,他的新作、萬眾期待的《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發售了。

故事的舞臺是被稱為「死亡擱淺」的神秘現象所分裂的世界。為了被割裂和孤立的人們,玩家化身為「偉大的派送員」,通過運送各種貨物,將北美大陸重新連接在一起。

本遊戲具有全新的遊戲系統,厚重的故事,令人歎為觀止的美麗景色,發售之後在日本國內外都成為熱門話題。獨立四年後,五十六歲的小島秀夫想通過《死亡擱淺》傳達什麼呢?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

——《死亡擱淺》發售後,肯定從玩家處收到了很多反饋吧。社交平臺上的熱度也很高。您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反響的?

小島:出乎我意料的是,很多人患上了「送貨依賴綜合徵」。對我來說,製作時是希望大家先享受故事,通關後再繼續送貨。結果,很多人中途就沒去推動劇情,他們雖然想看故事發展,但沉迷送貨不能自拔。這種反應我也覺得很有趣。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死亡擱淺》

三年前就看到的「景色」

——《死亡擱淺》最早是在2016年6月的E3遊戲展(電子娛樂展,世界最大型的遊戲展覽,每年在洛杉磯舉行)發表的。回顧當時小島監督所說的話,和如今完成的遊戲內容並沒有什麼不同。

小島:是的。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是不是有一種三年前看到的東西,如今終於具象化的感覺?

小島:一些細枝末節當時是看不出來的,我也在持續不斷地增加各種細節。隱約可見的東西,慢慢變得清晰起來。我們過去的遊戲其實也是如此。如果踟躕不前,僅僅三年時間是做不出什麼東西的。

「需要時間和金錢」是毫無根據的謊言

——很早就公佈會在2019年發售這款遊戲了呢。

小島:因為2019年是「阿基拉年」[※《阿基拉》(Akira)的舞臺是2019年],所以做了這樣的計劃。我們是一家獨立公司,需要有特定的故事,特定的玩法,特定的主題來推銷自己,促成合作。舉個例子,只有確定一部電影的上映時間,預算才能拍板通過,遊戲也是一樣。到目前為止,我一直按這種框架好好工作著。說我的遊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完全是無稽之談。我想再次重申一下。(笑)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小島監督在發售之前曾經說過,《死亡擱淺》是一款「並非用棍棒進行戰鬥,而是用繩子連接的遊戲」。但直到我實際玩了遊戲,才真正理解「原來如此,監督說的是這個意思」。在遊戲的製作過程中,要和製作團隊分享這種意象一定很有難度吧?

小島:是的,完全無法讓大家理解(笑),每次都是如此。

有人說「送貨的遊戲可不行啊」

——哪一次是最棘手的呢?

小島:從一開始就是這樣。送快遞的遊戲不行呀,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樂趣呀,有員工一邊唸叨著一邊工作,只是絕對不會當著我的面說。開發《Metal Gear》時也是一樣。在製作《我們的太陽》(ボクらの太陽)時,也有人告訴我再沒有比這更無趣的遊戲了。(笑)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您就在這種情況下一邊和團隊溝通,一邊製作遊戲。

小島:是的。他們在努力理解我,但是有些東西沒有實物是無法體會的。即使有了世界觀,也無法展示存在於腦海中的東西。但是,如果在這裡妥協,最終只能做出一款平庸的遊戲。我只能說,即使不理解,也一起做吧。畢竟,一起合作過來的員工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即使現在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遲早會明白的。

一邊在iPhone上做筆記,一邊拼湊故事

——在製作《死亡擱淺》時,最初浮現的想法是什麼?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小島:首先浮現的是一個畫面。在連接世界的氛圍中,一個裸體的中年男子「擱淺」了。接著是畫面、主題、玩法。雖然還沒有更多細節,但角色形象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固定下來。

——從這個程度到完成整個故事大概花了多久?

小島:大概一個月吧。

——這麼短的時間啊!您會寫劇本嗎?

小島:最初都寫在備忘錄裡。獨立之後我們沒有電腦,所以用的是iPhone。我寫了很多內容,人物設定,遊戲的點子等等。我做《Metal Gear》時,首先是想做一款「躲藏的遊戲」,然後是電影化的場景,再以此為基礎擴展開來。這次也一樣,最初是有了「連接」的主題,因此要設計「無法連接」的角色,以及如何連接的方式,並在其中找一個平衡點。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時代發展與我創作的遊戲越來越相似

——關於「連接」這個主題,這次的故事說的是「主人公將分崩離析的美國重新連接起來」,彷彿是在針對眼下的社會傳遞信息。但其實從時間順序來看,您在2016年E3遊戲展發佈了正在製作《死亡擱淺》的消息後,才發生了英國脫歐,以及特朗普當選總統的事情。

小島:是的呢!我以為希拉里會當選(笑)。這是我的誤判,不過對於遊戲來說,這個誤判也不是件壞事。事實上,過去有好幾次,我都感覺時代發展與我創作的遊戲越來越相似,當然,我並不希望這樣。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談到「重新連接分崩離析的世界」這個話題,試圖回答如何應對「後特朗普世界」的作品越來越多,以電影為例,在遊戲裡出演亡人的吉爾莫·德爾·託羅導演的《水形物語》(Shape of Water)就是其中之一。在製作《死亡擱淺》時,您和託羅導演聊過這個話題嗎?

我們是可以分享「導演的孤獨」的朋友

小島:跟託羅導演一起,我倆老是在叫對方看自己正在做的東西。每次我們都會說「來看下啊,快來幫我看看」。和雷弗恩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導演在《死亡擱淺》中飾演心人)在一起時也是一樣。能不能聽聽我正在構思的故事?互相詢問「你覺得怎麼樣?」。這種感覺很棒,和其他人可沒辦法聊這些。

——你們會互相影響嗎?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小島:嗯,會的……畢竟,導演是很孤獨的。雖然是和團隊一起創作,卻不能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也不會有太多人理解你。用我自己來舉例,就是別人會問我「關於連接的遊戲是什麼啊?」最後,只有處於相同位置的人才能對話,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感受。既然自己說出「來搞點事情吧」,就要負責到最後。

——原來如此。在製作過程中,有沒有一瞬間讓您感覺「能成」呢?

小島:我可是從一開始就這麼覺得的(笑)。在策劃階段,我的腦海中只有圖像,所以我們需要實際看看這個想法是否有趣。自己計劃的東西是否能實現。這是最早需要做出判斷的。之後,我會觀察其他人的想法,我不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做東西的人。像好萊塢那樣,給當下熱門加上點添頭,再請幾位明星,這樣做的話,最終創作者的個人風格會消失殆盡。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小島工作室是「進取號」

——這一次,《死亡擱淺》的演員來自四面八方。其中諾曼·瑞杜斯是美國人,雷弗恩導演和麥斯·米科爾森是丹麥人,蕾雅·賽杜是法國人,德爾·託羅導演是墨西哥人……從不同的國籍選人是否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呢?

小島:只是從結果看來如此。這並沒有傳遞特別的信息,也沒有什麼意圖。我只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說是想一起共事的人。我們的員工也是,與國籍和性別都沒有關係。我把這個工作室稱為「進取號」[※《星際迷航》(Star Trek)裡出場的宇宙飛船],工作室的通道就是宇宙飛船的入口。

——就是小島工作室入口處那扇全白的「大門」啊。

「譯介」小島秀夫「消耗了生命的成品」——《死亡擱淺》

小島:我心目中的「進取號」是威廉·夏特納和倫納德·尼莫伊主演的《星際迷航》初版裡那艘。當時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很嚴重,但在這艘宇宙飛船上,已經有亞裔的加藤,黑人烏胡拉,甚至還有一個叫斯波克的外星人。這就是我的目標。我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應該是這樣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在建牆。不過,我的基礎是建立在那之上的,創作也不打算有任何偏向。

如果有人不喜歡這個風格的作品,那也無妨。不過,我希望能給喜歡它的人留下一些思考,如果僅僅是消費了事,那它的誕生就沒有意義了。我可是花費了四年的生命來創作它呀。

攝影:深野未季/文藝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