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写了一篇为什么隔辈爱的孩子是幸运的,隔代养育有3点妈妈代替不了

,很多大段大段的留言,很多人看哭了!说实话作为孩子妈妈,作者有些吃惊,从什么时候,美好的隔代养育竟然变成了大家心口的痛?


原生家庭的罪,父母养育不当的罪,让很多年轻的父母胆战心惊,焦虑不安!而“隔代养育的罪”,也把爷爷奶奶拖下了水,对孙子的爱,也变得战战兢兢!


“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隔代养育的爱,也一样的珍贵

一:原生家庭,养育不当,隔代养育,三宗罪?都不是!


心理学其实有很多流派,这就需要大家多加学习和甄别,偏偏“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一手遮天了很大面积,很多专家,包括很多婆婆妈妈,也都成为了声讨“原生家庭”的大军,觉得只要孩子有问题,就都是原生家庭的罪!


父母养育不当的罪,和原生家庭的罪相比,也一样的被黑的不着边际,什么“妈妈你要对孩子的智力发育负责啦,你错过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了,你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妈妈你全职在职兼职都不对啦”,林林总总,各种声音喧嚣江湖,感觉,妈妈怎么做都是错的,孩子怎么养都是不对的!


现在又出来一个隔代养育的罪,这个和指责妈妈不同,让原本就心有忌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加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管还是不管,教育还是不教育,都成了压在老人心头的一座座大山!

“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孩子需要的爱,妈妈给不了全部

二:原生家庭的错?养育不当的错?隔代养育的错?都没错!


作为一个放养式养大两个孩子的妈妈来讲,我来分享一下我理解的原生家庭,父母养育,尤其隔代养育的心得体验!


事实上,每个爸爸妈妈,每个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孩子和孙子都是有100分的爱!而孩子,只要给你他足够的爱,原则上,他就能成长为好孩子!


这里我们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我们来梳理一下原生家庭,父母养育不当,隔代养育的真实细节,当然个案您也许觉得不足以服众,所以每个环节我都会加上理论支持或国际力量加持!


“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1,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来讲,是有好坏之分,但是绝对不是造成性格偏执的直接原因!


阿德勒心理学对原生家庭原罪给了清晰的概念:“你经历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你的经历”!是的,这一点就击破了那些各色目的,每天抱着“原生家庭罪不放”的人的阴暗心理,他们要么是自己偷懒不想奋发,要么是想推卸责任得过且过,要么,把自己作为受害者想赢得世界更多同情!


我的妈妈是一个争强好胜,干脆利落,聪明勤恳,外加开朗热情的人,原则分到这样一个高分妈妈是大侠的幸运,但是很不幸的是妈妈容忍不了大侠这个当年的小女生的“又懒又笨又木讷”,她不仅有高声谩骂,还有时不时给你屁股上来个五指山,甚至下脚踹你一个大马趴的骇人举动!


我的外婆也一点不护犊子,相反,妈妈揍孩子时,她老人家会指导:“别打孩子腰上,要打屁股”!我和弟弟当年说起来,可真没少挨打!


大侠自从上了学算是逃脱了妈妈的魔掌,而且也赢得了反败为胜的机会,因为妈妈只要看到孩子在学习,她就不吵你不烦你,每次考个好成绩,她老人家还兴高采烈对你更好!所以很快我们姐弟俩都通过好好学习避免了屁股挨打,当然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都慢慢建立了!


我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偶尔和妈妈开玩笑提起小时候挨揍的事,也都一笑了之!等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都自觉的远离了妈妈当年的教育方式,相反,我们都拿出了更多的耐心爱心,以及更科学的沟通方法和孩子过招,而且,我们都没有打过孩子!


所谓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到我们这里划上了句号!


“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2,父母养育不当,对孩子来讲,如果她是一颗苹果树,可能有早晚,但她都会开花的!


父母养育不当,也被一些人横加利用,其实孩子的敏感期是有,但绝对不是一把利刃,错过了妈妈就该挨千刀!父母的爱,多一点,少一点,晚一点,包括粗放一点,都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养育不当,更多的是被市场和商家巧加利用的一个罪名,尤其各种早教机构或产品,或者推娃的各种课外班,包括一些专家的论调,搞得年轻的父母要么担心输在了起跑线上,要么焦虑别错过娃的敏感期,或者看着人家的孩子来处处比对自己孩子的不足!


我们还用阿德勒心理学来给大家支持吧,起跑线,敏感期,或者智力发育,都存在,但是都是“莫须有的存在”,是的,也就是说您觉得有它就有,您不当回事,孩子也一样不被拉下!


阿德勒在他的名著《自卑与超越》里论述的很清晰:孩子自我成长的原动力就是孩子永远的敏感期,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自己想学语言,学艺术,学舞蹈,学数学,他什么时候想学,什么时候就是敏感期!


学习和成长都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第一要务就是要学会课题分离,就是孩子的事让他自己搞定,而不是父母处处给孩子铺红毯,或者时不时的想助推或抢跑。


3,隔代养育能滋养孩子一辈子,隔辈爱,哪怕多到溺爱,对孩子来讲也都是莫大的幸运!


而隔代养育,更不应该给爷爷奶奶扣那么多帽子,孩子妈妈或专家,都应该多将心比心,多想想老人那么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爱孙子,方式或许可以探讨和改进,但是,奶奶的爱绝对没有错!更不该把爷爷奶奶以及隔代养育和科学育儿隔开来,因噎废食!


孩子在生命的早期,需要更多的是爱,吃喝拉撒稍微差一点并不会让孩子生病或者发育不良,但是缺少爱的孩子,却对孩子的性格,人格,包括为人处事等,带来很多的不良后果!


心理学实验结果显示:对孩子最大的心理伤害,不是爸妈吵架,或者打骂孩子,或者溺爱孩子,这些都不及“忽略孩子”来得伤害更加的致命!所以说,爸爸妈妈和老人,都不用担心对孩子爱多了!

记得2007年底女儿出生时,爷爷奶奶从葡萄牙过来帮我们照顾老大三个月!奶奶专心的陪2岁大的儿子,每天给他读书,和他做游戏,帮他吃饭,洗澡,哄睡,两岁的小男生学了大量的德语词汇,并开启了话痨模式。

每天吃饭时,孙子都只让奶奶挨着他坐,看他们祖孙俩滚在地板上玩得热火朝天,妈妈真的很感叹奶奶那深厚的爱!

奶奶这么专心致志的陪孙子,连两岁的孩子都能够清晰的明辨:“他知道奶奶的爱,比妈妈来的还要更加有耐心”!


“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三:到底是谁,把美好的“隔代养育”祸害成了让老人们“谈虎色变”,让妈妈们吐槽不已的怪象了呢?


1,隔代养育好像一开始最大的矛盾是从妈妈们的吐槽开始的,


很多亲子群,甚至有些“吐槽婆婆群”,大家提起婆婆带孙子,好像就能分分钟的数台大戏上演了。吐槽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因为吐槽可以推卸责任,自己觉得是受害者,尤其一群人一起吐槽,还颇能营造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但是,吐槽,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情绪更加阴霾,同时传播的负能量还会污染听众的三观,所以,真正努力上进超越自己的人,只会努力去寻求解决方案!所以希望喜欢吐槽的小伙伴下次换一个出招方式,例如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只有自己变好的更好,才是致胜一切问题的关键!


2,一些婆婆或奶奶,固执己见,看不惯自己的儿媳,甚至不自觉的破坏家庭合睦关系


的确有些“受害者思维”的老人,抱着多年的固定认知,认准了婆媳就是天敌,觉得自己得先当恶婆婆,不然儿媳妇就会欺负我!或者看儿媳妇诸多不顺眼,总觉得自己得儿子受委屈!


其实只要结婚了,小夫妻就是一个小家庭,婆婆哪怕是你买的房子,哪怕你养大的儿子,到儿媳妇家您也是个客人!一定要摆明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位。另外您看不惯可以不看,只要儿子喜欢,您就要多努力去接受,毕竟将来和儿子白头偕老的人是儿媳妇啊。

“隔代养育”到底是被谁妖魔化了?婆婆,妈妈,还是专家?

3,隔代养育的当事人,就是那个孩子,其实是婆婆和妈妈一起最爱的人!


所以,双方最多是分歧,哪里会有隔夜的气呢!我们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咱们读书比老人多,学习能力比老人强,力气也比老人大,所以我们要多担待点儿,遇到问题多看老人的好,多想想老人的出发点!


妈妈一定要多体谅老人:其实老人带孩子比妈妈妈带孩子更累,一是老人精力的确不够,二是孩子说到底是孙子了,分寸和界限都要小心,三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因为现在的娃接受的信息量太大了,老人们的确太难了!


最后说说一些专家言论和观点,大家要有甄别的看!

1,专业也有局限!有些专家本身戾气深重,他们的言行举止我们要尽量远离。

2,专家也有偏颇,很多专家已经几十年不养娃了,知识也有待更新,学习力也需加强。

3,专家说的也都是自己的个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大家一定要多听多看,尤其要多想想!

4,你养娃,你才是专家!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是有决策权和选择权的,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