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隱形”的無症狀感染者,無需過度恐慌

“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了,我本來比較樂觀,但目前又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這讓我感到很恐懼,覺得誰都不安全!”

“我會是無症狀感染者嗎?傳染給家人怎麼辦?”

……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但據山東省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12日消息,截至10月11日23時,青島市共發現6例確診病例,其中2例為此前發佈的無症狀感染者江某某(女)、韓某某轉歸;6例無症狀感染者。隨著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很多人出現焦慮、恐懼、不安等應激反應心理,既怕遇到無症狀感染者,又擔心自己成為無症狀感染者。其實,這些負面心理是當前疫情下大眾的正常反應,並不是壞事,它可以幫助我們正視危險,並及時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和他人。當然,如果因此出現過度焦慮、恐懼、疑病等心態,則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由於核酸檢測沒有普及到所有人群,即便是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我們也無從得知。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隱形威脅呢?

面對“隱形”的無症狀感染者,無需過度恐慌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沒有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也被稱作“隱性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觀察,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面對“隱形”的無症狀感染者,無需過度恐慌

其次,我們要了解一下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如何。無症狀感染者之所以“無症狀”,說明其中的大多數人攜帶的病毒數量不多,沒有咳嗽、打噴嚏等症狀,也就不易產生大量病毒飛沫,其散播病毒的能力弱於有症狀感染者。但是正常的說話、呼吸也會排出病毒,所以無症狀感染者仍是傳染源,具有傳染性。

面對無症狀感染者存在的隱形威脅,一些人可能會出現無法控制的緊張、擔心、焦慮、恐懼,總覺得自己可能被感染,甚至出現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抱怨、憤怒,情緒可能變得不穩定,易激惹,對他人沒有耐心,並將身體的各種不舒服與無症狀感染者聯繫起來。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心理上的應對與調試:

面對“隱形”的無症狀感染者,無需過度恐慌

1.理性科學地認識無症狀感染者的特點和病毒傳染的規律。無症狀感染者是與疑似、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聚集性疫情涉及人員或近期去過疫情高危地區的人。目前,我國採取“重點追溯,嚴防輸入”等大量有力有效措施,使得這類人群基本不會導致疫情的二次爆發,所以不必過度恐慌。

2.行動上要採取權威機構發佈的預防措施:正常作息,保證飲食和睡眠,同時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正常的免疫功能。

3.加強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勤通風、分餐制等,保持警惕狀態,避免僥倖心理。

面對“隱形”的無症狀感染者,無需過度恐慌

4.注重自我監測,不要忽視咳嗽、乏力、咽痛等不適。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儘量不去人群聚集的複雜環境,最大限度規避風險。

5.焦慮、恐懼、不安等情緒是人的正常反應,可以嘗試自我調節、轉移注意力,不鑽“牛角尖”,主動“跳出來”。如進行適當運動、看看書、聽聽音樂等,不但可以強健身體,讓自己放鬆安靜下來,也可以改善和舒緩情緒。

6.不要將自己生理上的不適無端地與無症狀感染者相聯繫,否則就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暗示作用,可能因此導致軀體不適症狀放大,加上恐懼情緒催化,會出現“假性感染症狀”等現象。

7.積極自我鼓勵。疫情之下,對自己而言是個歷練、學習和提升的好機會,積極的自我鼓勵會在非常時期有效提升自我價值感。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文/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航空心理研究室實驗師 林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家庭醫藥》,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