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衡水學習

深秋的風已然瑟瑟,金黃的樹葉在枝頭一次次拍手,就好似與大樹母親在玩最後一次“你拍一,我拍一”的遊戲。走在即窄且彎曲的問津街中,經過衡水第二中學這所全國名校,看到衚衕兩邊懸掛著的考上清華北大名校的孩子們的巨幅照片,不覺莞爾,若不是這所名校的存在,問津街怕是真的“無人問津”了吧。

被下課鈴聲從思緒中拉了回來,看到這些朝氣蓬勃孩子們臉上洋溢得那份自信,深深震撼,這些孩子覺不是傳說中的“書呆子”、“讀書機器”這份自信中透露著朝氣,透露著勃發。記得一次和客戶吃飯,聽到自己來自衡水,話題總是扯到教育上。平心而論,衡水教育儘管大大拉動了衡水的房價,讓人苦不堪言,但是與外地人提起來心中還蠻是驕傲,不自覺地誇誇其談起來,有一位年紀五旬的監理開始品頭論足起來,或許是有點學時的緣故,亦或是被工地人經常恭維的緣故,話裡話外透露著一種對衡水教育的批判,總是提自己母校那時多麼輝煌,總是批判衡水教育的畸形。我在一旁只是嘴角含笑,對一位衡水從未去過的人來說,又有什麼發言權呢。人們總是感性得發言,而不去數據說話,作為一個地級市的教育資源而論,能拿到這個數據也著實不易。數字網上隨時可查,再次就不再贅述。

去年浙江分校的事將衡水中學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也將“應試教育”推到風口浪尖上,人們總在議論衡水的生源好,全國優秀的學生都集中到衡水這幾所中學,怕是考不好都難。實際上人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老師和環境。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初中時好學自學的學生,頭腦聰明的學生往往能自學成功,而且成績會相當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高中後再靠原來的模式往往名落孫山。初中同學有一個特別用功的女同學,還有一個頭腦特別好使的同學,最後都“泯然眾人矣”,特別用功的同學使勁兒跟老師思路,結果沒有真正理解精髓,精華糟粕一味吸收,結果消化不好,最後成績差強人意;頭腦特別好的同學,到了高中依舊我行我素,桀驁不馴,在一次考試中竟被年級部通報作弊,停課一週,早戀打架更是不在話下,最後情況不言而喻。高中課程深度相比於初中難了許多,此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引路人,把我們的思維方式轉變過來,才能適應課程,這時一個好老師得多麼珍貴,也許想不通的一個問題,經過老師一句話就能茅塞頓開,可惜的是我們總是因為某些原因錯過那句“點石成金”的話。

再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環境。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會使學生成績的提升事半功倍,試想下,一群調皮搗蛋的學生,整天課堂紀律散漫,甚至於和老師發生肢體衝突,使老師含淚衝出教室,這群學生最拔尖的那個第一名,估計最後也深受其害吧;再試想下,一個班級裡氛圍融洽,“比、學、趕、幫、超”的韻味濃厚,同學之間互相比,互相學習,然後總是想超越自己的前一名,這樣的學生怕是沒有理由學不好,而且將來走上社會必定是個行業翹楚。這樣的氛圍在衡水常見,這也是我對大放厥詞的監理老先生不苟同的原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也就是同樣的一波學生放在衡水和放在其他的地方,效果肯定不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用在樹木的問題上合適用在樹人的問題上同樣適合。

總結了下成為一個優秀學生的基本條件,一家之言,個人心得。

1、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優秀的人敢於擔當,敢於承擔責任,而且是每個階段的責任。最為學生第一責任就是學習成績,一個好的成績實際上是一個學生在本階段對自己對父母的一個交代,從呱呱墜地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父母為子女付出的太多,實際上一個進步,一個獎勵就是對父母最好的一個回報。作為一個學生看到過父母對自己進步的那種會心的微笑麼?

2、做一個積極向上敢於上進的學生。如果作為一個學生談學習色變,那很難成為一個成績更好的學生。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好多人大放厥詞認為學習沒用,只不過是一紙文憑,總能列舉出幾個沒上學而成為富豪的例子云雲。可笑的是有幾個人想讓自己子女的成績倒著數第一,早早輟學呢。去城市裡看看吧,連標牌都是中文英文,如果視知識如無物,總有一天會露怯,總有一天也會為那一紙文憑而愁。而且時代在變,二三十年前,十個人裡面七八個人文化水平不高,二三十年後,十個人裡面七八個人文化水平高的局面會出現。為了不留遺憾,做一個積極敢於上進的人,堅信一點,別人行你肯定也能行,除了真正智力有問題的人,我們普通大眾的智商畢竟還是差不多的。

3、做一個熱愛知識,善於思考的學生。我們所學的知識是相通的,從幼兒園的《三字經》、《弟子規》開始,到後來的唐詩宋詞元曲,我們能倒背如流,可是我們忽視裡面典故的來歷,也未曾深究,更不能靈活運用。教材上的東西有時是片面的,舉一例為證,小學課本中,將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定義為農民起義,我們總是惋惜翼王石達開的折戟,甚至我們痛恨一個叫曾國藩的封建官吏。及至後來看到洪秀全在南京的荒唐事,看到《曾氏家訓》,和小學時課本上所傳達的截然不同,有時我們斷章取義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論據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教育上的斷章取義就有誤人子弟的嫌疑了,絕不是一句農民階級思想侷限性就能了事。這就需要我們去多讀書,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迷信書本,迷信老師,想做到這點就需要我們去多讀書,勤思考。聖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做一個體格強健,性格謙恭的學生。做一“三好”學生,吃好、喝好、睡好。這“三好”是身體健康的標誌也是把學習搞好的前提,假如一味不舒服請假甚至休學,學得再好也違背初衷了,做家長首先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哪個父母不是呢。把這“三好”做到,有了本錢再去和學習“硬扛”才會有效果。做一個謙虛的學生,哪怕自己成績再好,頭腦再靈光也要低調,謙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同學之間肯定是有閃光點,自己認為別人的閃光點,往往是自己不閃光的地方,這樣就需要自己去跟別人請教。一個學生數學滿分,可是英語不好,哪怕任何一門小學科偏門的話,不會出現高分,這就需要我們去跟老師學,去和同學交流,興趣小組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不要數學好就去加入數學小組,實際上最該加入的而是英語小組,人不能諱疾忌醫,學習不能“挑肥揀瘦”。

5、錯題本。一個錯題本記錄的絕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把錯誤集中起來,把他們永遠關在這個“集中營”裡面。一個錯誤可以錯一次兩次絕不能錯三次,但往往要命的還是原來不會的原來做錯的,等老師講的時候又模稜兩可,一知半解。會的肯定早早就會不會出錯了,出錯的概率極低,關鍵的是這些自己原本沒掌握好的“敵人”。把錯題本徵服了,中等知識已經在你的囊中了。

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辛酸淚有點過,荒唐言倒是沒少發,自己走過來的經驗形成文字,既不是教育家也不是主流的學者,只是分享心得,也不怕貽笑大方之家,於人於己共勉,畢竟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