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文學,我覺得自己獨一無二,會傷春悲秋,所以這到底是不是我自己?


一般來說,文學愛好者,文學作者,文學家都有一個個性特質:高冷,都認為自己獨一無二!

我與你一樣,也是一個文青,痴迷文學,也曾有你這樣的想法,但放眼現在是不對的!

首先,過去那種“文人相輕”的時代已過去了,文學應該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做文學,必須紮根於生活,素材、靈感不是閉門造車出來的!

其次,現在5g時代了,萬物物聯,全球人類共同體,每個人都不是單一存在,每個環境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孤島!

當然,做文學,獨立的思考力、個性的特色是要存在的!否則就是千篇一律了!

願你有好的文學前程!






e路愛


這首先要問,你這種狀態是在愛文學之前就存在,還是在愛上文學之後才成了這個樣子?倘若是在愛文學之前就如此,那是性格問題;若是發生在愛上文學之後,這對學習文學創作可能是一個有利的因素。

愛文學的人,一般多有傷春悲秋、多愁善感,有的還會像《紅樓夢》裡說的那樣:無故尋愁覓恨。

多愁善感,有時會感覺到心中憋悶,想把它發洩出來。我過去寫詩的經驗就是這樣,感覺憋悶,想發洩。對於愛好文學的人來說,寫詩就是一種發洩,把想寫的寫出來,一下子就輕鬆了。所以說,傷春悲秋、多愁善感,對於愛好文學的人來說屬於正常。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的廣博,閱歷的加深,你會發現,以前的傷春悲秋是一種不成熟。但現時不必計較這個,這種狀態是一個愛好文學的人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狀態。至於覺得自己獨一無二,這在個人人格的意義上講,沒有問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從道德、才能、文章等方面講,是沒有獨一無二的,所謂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是這個意思。

建議你不要糾結這到底是不是自己,要多讀書,多動筆,多接觸人。若能有師友指點幫助,相互交流切磋最好,這對自己心胸視野的開闊,文學鑑賞水平的提高,乃至學習文學創作都是有好處的。


但行齋


愛文學不知有多深,文學之美讓你陶醉。又青春年少,感物易傷。讓人想起自己二十幾歲的我,一晃歲月匆匆,每日碌碌,直奔中老年。對於生活還是不得要領。曰真曰善曰美,許多事過往煙雲。漸趨平淡理性。然,依舊是喜文學,愛讀文字,期與共鳴。又求世之學問,讀遍群書,求真理於宇宙。習學賢者,思想考,偶有得之。我終究是隨波而動,識萬物理趣,有時喜於自得。我之我當勤學深思努力不枉一世,不時發現新我。唯君鑑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