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蔭城、以水潤城”,許昌城市也能聽蛙聲

4月15日,許昌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市區清潩河遊園加裝霧森系統的消息刷屏。這是市園林綠化管理部門改善生態環境的精緻舉措之一。

“以綠蔭城、以水潤城”,許昌城市也能聽蛙聲

近年來,我市在改善生態環境時採取多種新舉措,寫出了精彩的生態文章。如今,人們置身城市公園、遊園,移步換景,景景不同:滿眼的綠色、滿河的碧水、滿耳的蛙鳴、滿鼻的花香……幸福感油然而生。

“綠色海綿”散佈公園,

河道蛙鳴陣陣

從潁汝總乾渠引來的清水一路“奔波”,經芙蓉湖向南注入中央公園水系,為人們營造出風景怡人的遊憩空間。

4月15日,天空湛藍,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中央公園,沿著紅色的步道向北行走,耳畔傳來一陣又一陣嘹亮的蛙鳴。

幾隻灰色的野鴨在河道內遊弋,路邊的紫藤開著串串花朵……河道內碧波盪漾,用舒布洛克磚鋪設的駁岸蜿蜒至遠處,右邊的草坪上有用鵝卵石鋪設的滲水渠。這裡的河會“呼吸”,滲水渠能“喝水”。

無論是透水步道還是植草溝,都是佔地面積達3300畝的中央公園內的“綠色海綿”。一場春雨過後,雨水被散佈在中央公園內的海綿設施過濾、滯留和滲蓄,大大降低市政管網的排水壓力,使城市的水循環更加暢通。

漫步在中央公園、鹿鳴湖體育公園,雨水花園、生態綠道、下沉式綠地等海綿設施隨處可見,既有景觀效果,又有海綿的功能。

近年來,我市在中央公園、鹿鳴湖體育公園等處,將海綿設施融入景觀。河道內的水通過駁岸滲入周邊土壤。有的河道中建設有生態綠島,周圍用杉木樁和透水石塊圍護,可實現水體的交換和淨化。岸綠、水清的優美環境營造了城市的詩意空間,吸引了很多野生動物“安家”。

人工溼地改善生態,

營造動物棲息地

當日10時許,在位於建安區的三達人工溼地,記者看到黃花鳶尾、蘆葦等水生植物長勢旺盛。木製長廊上,不時有前來遊玩的市民對著周邊的美景拍照。

“近幾年,許昌的生態環境變化真的很大!”在此遊玩的市民李莉說,三達人工溼地內栽種有蘆葦等水生植物,儘管很多叫不出名字,但是它們改善水環境的同時,給野生動物營造了棲息地。“這裡能看到水鴨,還能聽到青蛙的叫聲。”

在三達人工溼地,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一級A類水被礫石層生物膜和植物根系分解吸收,提升至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標準。

像三達人工溼地這樣的人工溼地,許昌市一共規劃建設了7處,面積最大的220畝,最小的33畝,每年可以為清潩河提供清潔中水約4000萬立方米,補充了全市1/3的生態用水。

溼地不僅淨化水質,改善生態,而且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保護身邊美景,

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滿眼的綠色、滿河的碧水、滿耳的蛙鳴、滿鼻的花香……“以綠蔭城、以水潤城”,許昌的顏值近年來不斷提升,形成了“綠滿全城、景緻秀美、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格局,滿足了市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3月,許昌在“2019中國城市街道綠視率排行榜”中排名第四,綠視率達到27.56%。

綠和水營造了優美環境,也給許昌人出了一道無形的文明試題。

4月2日,市民孫振海等人在清潩河遊園健身時,發現一隻被線纏住翅膀的夜鷺,趕緊伸手相救,隨後將其送到市西湖公園動物園。

4月12日,一對麻燕在許昌市菸草車隊家屬院的松樹上築巢,它們的兩隻雛鳥不幸死亡。一些愛鳥、護鳥的小區居民將鳥巢復原並加固。任玉臣、楊凱等居民呼籲大家愛護身邊的飛鳥,共建和諧美景。

也有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前段時間,東城區秋湖溼地的湖裡有很多小蝌蚪,我看到有人帶著孩子用網兜撈。”市民李莉說,環境改善的同時,市民要注意保護動物,讓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也有市民反映,在市區河湖水系看到有人手持彈弓射水鳥。

自然之美在身邊,文明之美在心間。讓我們從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一鳥一魚做起,共同呵護許昌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