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你覺得哪一部更勵志,更有體會?

影視海


雖然兩部同為勵志電影,但如果說面對生活如何做好自己這方面來說,還是《阿甘正傳》更為勵志一些。

《阿甘正傳》穿梭了美國那幾年大大小小的歷史故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要怎麼樣生活。

為了阿甘小時候能上正常的小學,阿甘母親甘願獻出自己的身體,賄賂校長。人生就充滿了妥協。也會被人歧視,嫌棄,阿甘的女友也在小時候受到了家暴乃至性侵,阿甘媽媽和女友也會生病死亡,人生充滿了未知和無奈。

“生命就像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

我們很少會經歷《肖申克的救贖》那樣蒙冤入獄,二十多年求生,或許沒有像他那樣的腦子和耐性,對希望執著的追求。

而阿甘正傳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有很多很多的妥協困難,但也有親情,愛情,友情,和希望。

“你得一直跑才行”








鈴鼓先生


兩部電影都很勵志,都很精彩。個人覺得兩部電影可能更能激勵的對象不同。

《阿甘正傳》應該更能激勵普通人。阿甘雖然肢體殘疾,智商也不高,但他憑著頑強的意志,認真(或者準確地說是頂真)地堅持該堅持的,照樣闖出了自己一片天空。電影告訴我們,身殘智障如阿甘都能做到的,每個正常人還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呢?!凡事只要記住“認真”二字,沒有做不到的。

《肖申克的救贖》告訴人們,在任何逆境中,只要有堅定的意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最後一定能走出困境。從這部電影中可以讀到的是:人得有一技之長,平時它是謀生的手段,而在特殊情況下,如果善於利用自己的特長,便能實現自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更多針對的是那些身懷絕技、有著超凡能力的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只要樂觀堅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終將戰勝邪惡。


漸境兔


個人覺得《阿甘正傳》更好

阿甘在許多人心中已經成為一個典範。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經過湯姆.漢克斯的演繹之後,阿甘更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電影中最容易讓人記住,也最容易出彩的都是傻子。如《三傻大鬧寶萊塢》裡的傻子,《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裡的大叔,《我的名字叫可汗》裡的可汗。可是他們比起阿甘,卻又差了一點。因為阿甘的形象太特殊。

《阿甘正傳》看似僅僅講了阿甘從小到大成長的故事,但裡面包含的很多主題,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真正的友誼,人應該如何活著。這幾乎是人生最大的三個主題,都被涵蓋在這部電影中,不被人喜歡還真說不過去。許多人把《阿甘正傳》定義為勵志電影,可是,當我們一天天長大,再次重溫這部電影時就會發現,它和勵志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僅僅是藉助阿甘母親之口,講述一些生活的道理。

當阿甘母親一次次教導阿甘如何面對別人的奚落,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親人的離去時,我們也成為被教導的孩子。做傻事的才是傻瓜。每天都有奇蹟。好朋友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打乒乓球的要點是,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把目光離開球。我相信你能實現自己的命運,你要憑著上帝所給予的做到最好。你的命運是什麼,你要自己去弄明白。你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這些對白,像閃著金光,像黑夜的星星,一顆顆在我們眼前亮起,願它恆久如初,當我們迷失於生活中時,給予我們正確的指引。

一個智商被判定為只有75的孩子,一生創造出無數奇蹟。細究他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心一意做事,一心一意愛著的人生。無論他跑步,參軍,打乒乓球,捕蝦,修剪草坪,他的眼神都是專注的,他的神情都是嚴肅的,心無旁騖,全情投入,為他迎來一個又一個奇蹟。但他並不懂這些,他也沒有刻意追求過這些,他只是活著,認認真真的活著。不辜負人生,不辜負歲月,聽媽媽的話,不做傻事,聽珍妮的話,遇到危險就跑。

電影呈直線敘事,用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做依託,串聯起阿甘從小到大的生活。其中有幾個橋段非常感人,為影片注入溫暖的色調。第一個是阿甘陪著珍妮坐在大樹上玩耍,夕陽西下,太陽的餘暉落在他們身後,如傘狀的大樹鋪開在綠草地上,兩個孩子坐在樹杈上,美的像一幅畫。多年後,珍妮回到阿甘身邊,他們再次來到樹下,再次重溫兒時的友誼,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份友誼不僅沒變淡,反而昇華為矢志不渝的愛情,更讓人唏噓不已。

第二個感人的橋段是,阿甘在越南戰場上不顧一切救他最好的朋友布巴,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無所畏懼,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找到你,一定要把你救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友誼,也是讓我們羨慕和感動的友誼。

第三個是阿甘從戰場回來後在街頭噴泉和珍妮重逢。他們都跳進水池向各自奔去,喜悅和幸福洋溢在身邊,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即便後面跟著離別,但相逢的那一刻是歡樂的,是滿足的。

第四個是阿甘見到丹上尉時,一躍跳入海中,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沒有等待船靠岸,而是迫不及待的跳下海,遊向他的老朋友丹上尉。這份友誼,這份真誠,把所有標註世俗價碼的友情都狠狠地踩在腳下。

第五個是阿甘和母親離別的那一刻,母親再次向他告誡人生的真諦,向他最後的告別,本是最悲傷的時刻,卻因為他們母子之間真摯的愛而變得溫馨,就像阿甘說的,他的母親上了天堂,所以不用悲傷。

第六個感人的場景是珍妮死後,阿甘送兒子上學,和他小時候第一天坐校車形成呼應,只是兒子比他聰明,大方地和校車司機打招呼。當兒子走後,阿甘坐在路邊,一根羽毛隨風而起,和片頭飛舞的羽毛再次呼應,象徵著愛在延續。

阿甘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都離他而去,最好的朋友也死在了越南戰場,但他知道,他還將繼續活著,陪同兒子,把母親和珍妮給予他的愛,全部延續在兒子身上。誰還能說他是一個傻子,從頭到尾,他沒有做過一件傻事,他一心一意度過著他的人生,愛得其所,活得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