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一個人撒米,一千個人拾不乾淨

《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一個人撒米,一千個人拾不乾淨


《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一個人撒米,一千個人拾不乾淨


這個頂了潘金蓮冤名的婦女,經歷了一場荒唐的離婚案後,要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更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走上告狀路。結果從鎮裡告到縣裡、市裡,不但沒能把假的說成假的,還把法院庭長、院長、縣長乃至市長一舉拖下馬;持續了二十年。


劉震雲用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真切的生活常理。寫作立場,使他成為當代文壇少有的可以與時代和人民對話的現實主義作家。劉震雲的結尾改得也非常好:一個人在仇恨當中或者在告狀當中,一生當中你想抓到一個人,如果你發現真正抓的人死了,或者忽然覺得他比你還慘的時候,你會怎麼樣?


《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一個人撒米,一千個人拾不乾淨


李雪蓮最初的想法,並不想瞎折騰;已經離婚了,折騰一圈還是離婚;李雪蓮最初的想法,是快刀斬亂麻,一刀殺了秦玉河了事。但秦玉河一米八五,膀大腰圓,真到殺起來,李雪蓮未必殺得過他。當初結婚找秦玉河,圖他個膀大腰圓,一膀子好力氣,如今殺起人來,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但第二天李雪蓮去孃家找李英勇殺人,李英勇他老婆告訴李雪蓮,李英勇昨天夜裡,開拖拉機去山東收棉花了。說好是去殺人,怎麼又去收棉花?過去收棉花不出省,這回怎麼跑到了山東?明顯是溜了。李雪蓮嘆了一口氣,除了知道李英勇並不英勇,還知道“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這句話是錯的。

《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一個人撒米,一千個人拾不乾淨


我讀完這個書以後,第一感覺是震驚,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無力書寫這個時代,在文壇上比較活躍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寫“過去”、童年,過去,或者說寫一個村,一個店,一個溝那點兒事。這個時代的作家,很少有像劉震雲這樣對現實這麼敏感、還有勇氣和膽量來反映現實的。

這個作品之所以偉大,彌足珍貴,就是因為許多作家,基本上不寫人民,更不寫別人的痛苦、一群人的痛苦,制度的痛苦;誰來替人民說話?全世界的社會文明進步當中,知識分子,特別是作家,一直起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作為一個作家都不應該在偉大的文明進程當中缺位。

�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