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墓”再現深山,內部機關重重,居住者卻是一位92歲老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詩,由著名的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在詩中,蘇軾通過描繪自己的夢境,充分表達了其對亡妻的思念悲傷之情,讓人看罷,無不為之動容。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現象。但是人作為感情動物,面對親人的離去,這份悲傷是很難釋懷的。尤其是一些子女早夭的高齡老人,不僅在情感上無所維繫,而且死後無人打理身後事,令他們十分憂慮。湖南有位92歲的孤寡老人便是遇到了這樣的困局,為此,他拋棄了平常人住的屋宇,為自己修建了一座深山的''活人墓'',以度過自己最後的光陰。

“活人墓”再現深山,內部機關重重,居住者卻是一位92歲老人


▲梁富生老人修建的活人墓照片

01

梁富生,92歲,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花橋鎮人。早年,他也曾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賢淑能幹,兩人恩愛無比,並育有一對可愛的龍鳳雙胞胎和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兒。然而世事難料,雙胞胎還沒到三歲,便因病夭折。這件事情,對於梁富生夫妻倆無異於晴天霹靂,兩人悲痛欲絕,但想到小女兒也不得不強打精神,於是對待小女兒愈發關懷備至,在夫妻倆的照料下,小女兒的確也在健康成長著。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噩運再次降臨到了這個家庭身上——小女兒在18歲時意外喪生。

喪子之痛令梁富生的妻子哀慟不已,一病不起,不久後便撒手人寰。三十八歲的梁富生就此成為孤家寡人。曾經的美好回憶便如夢幻泡影,消失不見。面對這殘忍冰冷的現實,梁富生選擇了逃避,他不再出門工作,不願與人來往,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過著混混沌沌、得過且過的日子。

“活人墓”再現深山,內部機關重重,居住者卻是一位92歲老人


▲鄉親們幫助老人的照片

周圍的鄉民們見梁富生如此頹廢,心生不忍,常常來看望他,為他提供幫助。直到68歲那年,梁富生終於幡然醒悟,想到鄉民們對自己的種種善舉,梁富生老人決定開始做一個''鄉村醫生'',回饋鄉里。為了與人方便,他不僅上門醫治,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人家,他直接免費治療,分文不取。由此,行醫了一段時間後,梁富生老人的“鄉村神醫”之名便傳開了。


02

決心好好生活的梁富生老人,除了為鄉民們看病,也開始考慮起了自己的身後事。無兒無女的他,已經再無後人送終,想要死後不被人打擾,唯有修建''活人墓''。

“活人墓”是什麼?顧名思義,此墓便是活人為自己修建的墓地。在古代,人們又稱之為活墳或生祠。而梁富生老人修建的這個活人墓,前後總共花費了二十二年,總計二十六萬,幾乎費盡了他的畢生積蓄。看到這裡,想必會有人問了,活人墓的籌建都如此昂貴嗎?

“活人墓”再現深山,內部機關重重,居住者卻是一位92歲老人


▲活人墓照片

那倒不是。只因梁富生老人的活人墓選在當地的好漢嶺的懸崖邊上,墓中還修建了重重機關,據梁富生老人所言,這些機關都是依照古代的機關設計出來的。這番費盡心思設計,一是擋避山中野獸襲擊,二是擔心外人闖入,叨擾清淨。


03

活人墓修建完成後,梁富生老人便宴請鄉民,作為酬謝宴和送終飯。他希望自己死後,能讓鄉親們幫助自己收殮屍骨,蓋上棺材板,並且拉下墓地的機關。面對老人的請求,善良淳樸的鄉親們自然是點頭答應。

“活人墓”再現深山,內部機關重重,居住者卻是一位92歲老人

▲梁富生老人修建的活人墓室內照片

但令鄉親們沒想到的是,梁富生老人交代完身後事宜後,便獨自一人住進了活人墓中。然而活人墓分為上下兩層,採光極其糟糕,墓內傢俱陳設十分簡單,最顯眼的卻是老人每天休憩的紅漆棺材。鄉親們見墓室簡陋,周邊又是懸崖,擔憂梁富生老人生活不便,便勸說他回到原屋居住。

鄉親們的好意,梁富生老人心領了,但他決心已定,白天依舊出門赴診,晚上則回到墓室與棺材同眠。對於92歲的梁富生老人而言,失去了妻子兒女的他,早已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住在哪裡都是一樣的。他已看淡生死,卻無法忘記傷痛,如今只願居住在活人墓裡,靜靜度過餘生。

“活人墓”再現深山,內部機關重重,居住者卻是一位92歲老人

▲梁富生老人修建的活人墓室外照片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梁富生老人這一生,早年有嬌妻幼子,幸福美滿;之後親人接連逝世,為此他深受打擊,渾噩度世;直到晚年,他行醫救人,身居活人墓中。這一生雖然無常,但梁富生老人最終還是沒有屈服於命運,即使住在活人墓中不為人所理解,但這也是他認真生活的一種表現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