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泱泱詩湧流

渭水泱泱詩湧流

在中國版圖的中心,在橫貫華夏大地的秦嶺之上,隴中高原和黃土高原的護衛之下,在黃河飄逸的幾字甩了一個尾,在落筆轉折之處,有一條貴氣無比,身價非凡的河流----渭河。

渭河之貴,不在它的長,也不在它的大。渭河之貴,在它無與倫比的文化意義。渭河流域,它的核心區域不過千里之長,但就是渭河的兩岸,卻盪出一片肥沃的河谷。隴西、天水、寶雞、鳳翔、岐山、咸陽、西安……這些中國歷史上璀璨無比的城市一一興起。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一群中國歷史上最威赫的帝王,相繼在渭河灘上,一個踩過一個的腳印……在它流域的滋養下,形成了古老中國的文化橫軸。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注入黃河的不僅是滔滔的水流,也是華夏文明的主流和正源。千百年來,渭河不僅哺育了關中兒女,而且渭河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璨若珠璣,它絢爛著渭河的悠久歷史與古典文化。

在渭河堤岸的漢臺遺址公園的碑石上,有一篇關於渭河的題記:渭河湯湯,千里奔流,滋潤八百里秦川沃土。哺育藍田猿人,澤惠半坡先民,映照華夏文明第一縷曙光。渭水泱泱,伴中華五千年曆史滄桑。肇興文明始祖,成就二帝炎黃;周傍渭水定鼎,立灃鎬二京;秦以渭水貫都,完成統一大業;劉邦奠基長安,渭河激盪大漢雄風;隋唐定鼎大興,大唐盛世遺韻伴為何流淌。三千年間無數吟詠渭河詩文,譜寫壯麗歷史華章!

渭河發源於甘肅渭源的一座鳥鼠山。它的源頭是一個僅容一隻大碗的石穴,即所謂“長流渭川水,溯到源頭只一盅”。隋朝薛道衡有詩《渡北河》曰:“桃花長新浪,竹箭下奔流。渭河發源後”。渭河流經甘肅、寧夏、陝西,最後在陝西潼關注入黃河,全長八百公里。唐代的張籍《登咸陽北寺樓》詩曰:“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去深。”渭河一路納川容溪,收河攜峪,最終,浩浩湯湯,向東奔流。

渭河流域氣候溫潤,水草豐茂、沃野千里,是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渭河支流充沛,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鳥飛魚翔,充滿著詩意情懷。詩仙李白當年曾登上終南紫閣秀峰,北觀渭河,感慨道:“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清人朱集義有詩讚美道:“長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蘆花載滿舟。江上太公何處去,煙波依舊漢時秋。”即便就是現在,人們在幾十公里之外,遠眺渭河,見其就像一條白色的飄帶蜿蜒東去。遠古的渭河充滿著豪情與氣勢,它波光粼粼,沉雄寬廣,滋潤著流域兩岸的千年熱土。

渭水泱泱詩湧流

歷史上的渭河曾經是重要的航道,有過“一泓清波,鳥歡魚躍,百舸爭流”的怡人景象。由於渭河與長安的密切關係,賈島才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佳句,而近人徐世昌也有“渭水橋邊獨倚闌,望中原是古長安”的吟唱;溫庭筠的《渭上題三首》曰:“目極雲霄思浩然,風帆一片水連天。”可以想見,那時的渭河真可謂煙波浩蕩、白帆點點、荷葦無邊、漁舟唱晚。不是江南,勝似江南。吟誦過“江南好”的白居易也曾贊渭河“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忍不住也要“偶持一竹竿,懸釣在其旁”了。冷朝陽詩曰:“晚來清渭上,疑似楚江邊。魚網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元代王冕在《渭河道中》曰:“平地連滄海,孤城帶渭河。行人俱漢語,舟子半吳歌。野草驚秋短,魴魚出水多。”寬廣的水面,豐饒的物產,充滿生機的蟲鳴鳥翔,渭河流域呈現著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勝景圖。

咸陽古渡是渭河的著名景觀之一。明代馬中錫有詩:“野色茫茫接渭川,百鷗飛進水接天。僧歸紅葉林間寺,人喚夕陽渡口船。”清人朱集義詩畫俱佳,他在《渭陽古渡》的畫上題文曰:“軲舟泛泛,漁艇悠悠。黑鰻赤鯉,沉浮於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於碧波之上。樵士羊腸而往,牧童牛背而歸。歌苧鬥草,曲唱採蓮,助詩家無限精神,是為一景。”有河必有橋,渭河之橋始於咸陽。李頻在《東渭橋晚眺》中寫道:“秦地有吳舟,千檣渭曲頭。人當及照立,水徹故鄉流。”李頻的家鄉在煙水江南,“秦地有吳舟”道出了水路交往的遙遠,也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

渭河貫穿了整個關中,它以一腔甘乳,澆灌著秦川肥沃的土地。以渭河為主,長安周圍還有許多水系環繞。司馬相如在他的《子虛賦》中曾經形容長安周邊的河流風貌,“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異態”。自此就有了“八水繞長安”之說。因了渭河及其水系的滋養,千百年來,整個關中風調雨順,旱澇保收,物產豐富,是名副其實的“米糧川”。古老的秦川翻動著一幅幅阡陌縱橫、牛耕人隨的風景畫。王維在《渭城曲》中唱道:“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渭川田家》中又描繪說:“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岑參的《登總持閣》詩曰:“晴開萬景樹,愁看五陵煙。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富饒的秦川歷來是詩人吟誦嚮往的地方。

詩海徜徉,難以計數的詩詞歌賦記載著渭河曾經的美麗以及人水自然的和諧,令今人讀來仍是無限嚮往。

渭水泱泱詩湧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