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泱泱诗涌流

渭水泱泱诗涌流

在中国版图的中心,在横贯华夏大地的秦岭之上,陇中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护卫之下,在黄河飘逸的几字甩了一个尾,在落笔转折之处,有一条贵气无比,身价非凡的河流----渭河。

渭河之贵,不在它的长,也不在它的大。渭河之贵,在它无与伦比的文化意义。渭河流域,它的核心区域不过千里之长,但就是渭河的两岸,却荡出一片肥沃的河谷。陇西、天水、宝鸡、凤翔、岐山、咸阳、西安……这些中国历史上璀璨无比的城市一一兴起。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一群中国历史上最威赫的帝王,相继在渭河滩上,一个踩过一个的脚印……在它流域的滋养下,形成了古老中国的文化横轴。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注入黄河的不仅是滔滔的水流,也是华夏文明的主流和正源。千百年来,渭河不仅哺育了关中儿女,而且渭河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璨若珠玑,它绚烂着渭河的悠久历史与古典文化。

在渭河堤岸的汉台遗址公园的碑石上,有一篇关于渭河的题记:渭河汤汤,千里奔流,滋润八百里秦川沃土。哺育蓝田猿人,泽惠半坡先民,映照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渭水泱泱,伴中华五千年历史沧桑。肇兴文明始祖,成就二帝炎黄;周傍渭水定鼎,立沣镐二京;秦以渭水贯都,完成统一大业;刘邦奠基长安,渭河激荡大汉雄风;隋唐定鼎大兴,大唐盛世遗韵伴为何流淌。三千年间无数吟咏渭河诗文,谱写壮丽历史华章!

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的一座鸟鼠山。它的源头是一个仅容一只大碗的石穴,即所谓“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隋朝薛道衡有诗《渡北河》曰:“桃花长新浪,竹箭下奔流。渭河发源后”。渭河流经甘肃、宁夏、陕西,最后在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八百公里。唐代的张籍《登咸阳北寺楼》诗曰:“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渭河一路纳川容溪,收河携峪,最终,浩浩汤汤,向东奔流。

渭河流域气候温润,水草丰茂、沃野千里,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渭河支流充沛,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鸟飞鱼翔,充满着诗意情怀。诗仙李白当年曾登上终南紫阁秀峰,北观渭河,感慨道:“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清人朱集义有诗赞美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即便就是现在,人们在几十公里之外,远眺渭河,见其就像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东去。远古的渭河充满着豪情与气势,它波光粼粼,沉雄宽广,滋润着流域两岸的千年热土。

渭水泱泱诗涌流

历史上的渭河曾经是重要的航道,有过“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怡人景象。由于渭河与长安的密切关系,贾岛才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佳句,而近人徐世昌也有“渭水桥边独倚阑,望中原是古长安”的吟唱;温庭筠的《渭上题三首》曰:“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可以想见,那时的渭河真可谓烟波浩荡、白帆点点、荷苇无边、渔舟唱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吟诵过“江南好”的白居易也曾赞渭河“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忍不住也要“偶持一竹竿,悬钓在其旁”了。冷朝阳诗曰:“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元代王冕在《渭河道中》曰:“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宽广的水面,丰饶的物产,充满生机的虫鸣鸟翔,渭河流域呈现着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胜景图。

咸阳古渡是渭河的著名景观之一。明代马中锡有诗:“野色茫茫接渭川,百鸥飞进水接天。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夕阳渡口船。”清人朱集义诗画俱佳,他在《渭阳古渡》的画上题文曰:“轱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碧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苎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有河必有桥,渭河之桥始于咸阳。李频在《东渭桥晚眺》中写道:“秦地有吴舟,千樯渭曲头。人当及照立,水彻故乡流。”李频的家乡在烟水江南,“秦地有吴舟”道出了水路交往的遥远,也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渭河贯穿了整个关中,它以一腔甘乳,浇灌着秦川肥沃的土地。以渭河为主,长安周围还有许多水系环绕。司马相如在他的《子虚赋》中曾经形容长安周边的河流风貌,“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自此就有了“八水绕长安”之说。因了渭河及其水系的滋养,千百年来,整个关中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物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米粮川”。古老的秦川翻动着一幅幅阡陌纵横、牛耕人随的风景画。王维在《渭城曲》中唱道:“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渭川田家》中又描绘说:“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岑参的《登总持阁》诗曰:“晴开万景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富饶的秦川历来是诗人吟诵向往的地方。

诗海徜徉,难以计数的诗词歌赋记载着渭河曾经的美丽以及人水自然的和谐,令今人读来仍是无限向往。

渭水泱泱诗涌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