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學霸是雞出來的,你還選擇佛系養娃嗎?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說「七成學霸是

出來的」。

說這話的,是北京某名校校長,在中學裡頭排名前五的那種。

他將學霸分成「天然學霸」和「人造學霸」兩種。

在細數了雞娃的種種弊端之後,這位閱學霸無數的校長表示,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選擇「不人造學霸」。

誰不希望養個學霸?

但有頭有臉的人就是這麼任性。

1 有兩種人不雞娃

在媽媽圈裡,人早就分成了兩種:雞娃的不雞娃的

不雞娃的又有兩種,一種就是帝都名校校長這個層次的。

他們有背景,有資源,有人脈,無需過度用力給娃打雞血,孩子就已經生活在一個較好的未來裡了。

有實力,就有試錯能力。怎麼養孩子又沒有具體標準,那就讓孩子自然成長,大人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吧。

就像鄭淵潔當年選擇不讓鄭亞旗上學,就算路走錯了,孩子大了,人家還有企業可以繼承,起點依然比很多從小打雞血的孩子高很多。

這種高階玩法,家裡沒礦的玩不了。

七成學霸是雞出來的,你還選擇佛系養娃嗎?

還有一種人,也不雞娃。

平時該忙忙,該玩玩,在教育孩子上,他是躺平了,愛咋地咋地。

孩子上學有學校,學習有老師,家長操什麼心!

某一天一睜眼看到周圍有人在雞娃,他還忍不住指手畫腳:

「需要打雞血才能做到的事,說明你教育不行啊,你孩子腦瓜也不行啊。

「你看人誰誰家的孩子,不用大人管,每次考第一!」

這類人也就過過嘴癮,別人家孩子基本沒他啥事。

2 雞娃的大多數

雞娃,聽起來確實不夠高級。

但選擇雞娃的,卻是介於上二者之間的大多數

家裡沒礦,又不願躺平不管孩子的,都沒閒著。

只不過很多人時雞時不雞,發現孩子落後了,雞一下;孩子能跟上了,或者自己忙起來了,就不雞了。

正如那位校長所說,這樣雞娃效果不好,不如不雞。

所以很多人到後來,孩子大了,雞不動了,只能作罷。

能將雞娃堅持到底的,才是典型的雞娃人

雞娃人的成果很耀眼,至少在他們的圈子裡很耀眼。

比如我父母。

兩個農民,靠手裡的一畝三分地,硬是供三個孩子讀完大學又讀研。

現在十里八村說起來,人人稱道。

說我父母雞娃,

其實,從我小學四年級之後,他們就再也沒管過我學習。

但他們深得

雞娃精髓

一是目標感強——砸鍋賣鐵也要供三個孩子讀大學;

二是伴以持續的熱情(從他們身上,我發現目標感強,是可以做到熱情不減的)

三是,堅持,堅持,堅持,熬得雲開見月明。

如今在鄉親們口中,我們父母的三個孩子在大城市混得都不錯。

3 家裡沒礦,我選擇雞娃

雞娃真沒成功人士說的那麼沒前途。

普通人想走出來,高考出成績還是最快的路。

什麼「雞出來的學霸結果看著很鬱悶」「沒有熱愛的勤奮,沒有靈魂的卓越」,不雞的孩子就熱愛生活了,就靈魂卓越了嗎?

作為一個從村裡雞到鄉里,從鄉里雞到縣裡,從縣裡雞到省城,從省城一路雞到帝都討生活的雞一代,我太知道普通人想要走出圈層需要什麼了。

如今,憑藉自己的努力,我們能在大城市立足,但還無法像名校校長那樣灑脫。

我們不雞娃,難道要坐等娃再走一遍我當年的老路嗎?

七成學霸是雞出來的,你還選擇佛系養娃嗎?

4 順勢雞娃,你敢教,孩子就敢學會

有能力的家長選擇不雞娃,就能給孩子一個好未來。

我們沒本事的,也可以選擇雞娃,給孩子一個說得過去的人生。

雞娃≠逼著學

雞娃≠超前教育

雞娃≠無趣的靈魂

我主張的雞娃,更多的是順勢發現孩子能力的極限,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家長上心,又有方法,孩子完全是可以無痛,甚至快樂學習的。

拿英語來說,有人覺得嘰裡呱啦大人學著都吃力,小孩子怎麼能記得住?

有媽媽就不信這個邪,堅持每天給娃念英語書,結果人家孩子到七八歲上英語就堪比母語娃。

純中文環境成長,沒去國外生活過,孩子英語一樣能學好。

科學家早就說了,孩子就是有這個本領,小朋友在學語言方面確實比大人更有優勢。

我也是受這些雞娃媽媽啟發,堅持帶卷兒每天讀書,才感受到孩子有如海綿吸水般的求知慾和吸收能力。

四五歲的孩子,只要你敢教,他就敢學會。

不服不行。

5 不雞娃,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可以多優秀

雞娃看孩子,也看父母。

孩子學習不行,那就換個方向,沒準兒他更適合跳舞什麼的。

最近看到易烊千璽的弟弟,玩魔方破了世界紀錄。

很多人打趣說想看易烊千璽媽媽出育兒書。

一個高中畢業的普通媽媽,把老大養成明星,把老二養成世界冠軍。

確實了不起。

孩子有天賦是一回事,而天賦的爆發則需要父母去激發。

不雞娃,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可以多優秀。

前文那個校長不也說了嗎?

選擇了不雞娃,他時常心懷愧疚:「女兒原本可以變得更好,但我沒去努力。

孩子的幸運,在於遇到能察覺他學習天賦的父母,給他機會,適時填滿他旺盛的求知慾。

小時候,循著孩子的天賦,雞出孩子的勤奮、自律、專注,教他善於找方法。

等孩子大了,有這些品質,就能放手讓他自雞了。

▶ 卷兒媽碎碎念

我跟卷兒爸常說:以我們現在的條件,卷兒將來肯定會比我們當年好。

我父母對教育上心,讓我走出了農門。

我對卷兒教育上心,她將來可能就會上升到國際視野。

等到她的孩子,或許就可以像前面那位校長,底氣滿滿地說:我選擇讓孩子自然成長。

七成學霸是雞出來的,你還選擇佛系養娃嗎?

好了,這就是卷兒媽的美好教育設想。

有認同的,咱們攜起手,一起來雞娃。

我一代不行,我三代人還比不過你?

愚公移山的精神要繼續發揚。

有不認同的,也歡迎討論,或許我們能一起開闢雞娃新路徑。

在留言區等你~

·END·

◆ ◆ ◆ ◆ ◆

卷兒媽愛科普

一個媽媽努力向上的態度

我是卷兒媽

4歲女孩小卷兒的媽媽

寫暢銷書,做兒童腦科學教育研究

朋友口中「能寫又懂教育」的媽媽

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作品散見於《中國教育報》《時尚育兒》等

在小卷兒眼中, 我還是一個每天陪她讀書「很有原則」的媽媽

關注卷兒媽愛科普(ID:juanr-ma)

一起順勢雞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