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願來生不再是病人

盧照鄰——願來生不再是病人


如果說他的主業是詩人,那麼他的副業一定是病人。


作為大唐詩人堆裡最出名的病人。


他很好的完成了將主業副業發揮到了極致的地步。

就連他自己也忍不住給自己取了一個“幽憂子”的網名,意思一個愛生病的詩人。


文學大家劉大傑說:“幽憂是他生活的象徵,也是他作品的象徵。”


明代張燮提起他,一臉的感慨:“古今文士奇窮,未有如盧升之之甚者。夫其仕宦不達,則亦已耳,沉痾永痼,無復聊賴,至自投魚腹中,古來膏肓無此死法也。”


意思是說,古今文人中恐怕只有他是最慘的一個,病秧子不說,就連死,也透著一股讓人說不出的“荒唐”之感。


這個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悲慘世界籠罩的男人叫——盧照鄰。


公元635年,天氣據說是晴朗的。


這一年,大唐開國者唐高祖李淵罹患風疾,久病不愈,最終病死在垂拱殿。


這一年,雄主李世民下詔大舉征討吐谷渾,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


這一年,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進攻叛亂的羌人,取得勝利。


這一年,今河北涿州盧家誕生了一個男孩。


這個孩子就是本集故事的男主角盧照鄰。


和一般出生草莽的鳳凰男不同,咱們的主角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出身。


而且這個世家還很不一般。


在河北,乃至全國,盧家可是一等一的名門望族,素有“望出范陽,北州冠族”的名聲。


作為世家子弟中的一員,無論盧照鄰願不願意,他身上都承擔了抹不去的家族責任。


頂著世家子弟光環他,很好的給世人展示了什麼叫世家子弟的風采。


從出生到識字,他不過用了五年時間。


當別的孩子還在吃奶,分不清楚東南西北的時候,他已經為自己贏得了神童的美名。


十歲時,在別的孩子對未來一臉茫然的時,盧照鄰已經開始拜訪名師,學習經史。


努力加汗水為他贏得了渾身的才學,給了後來孩子樹立了一座難以攀越的高峰。


作為前浪,似乎永遠要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但事情到了盧照鄰這兒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他依舊是前浪。


依舊站在最前端,獨領風騷。


至少在河北是這樣。


站在紫禁之巔孤獨是孤獨了些,但感覺還不錯。


盧照鄰很喜歡這種感覺。


盧照鄰——願來生不再是病人


上天入地,唯我獨尊。


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為了讓這種感覺更持久,20幾歲的盧照鄰選擇了出仕。


人生的第一站是個艱難的選擇題,是窮途末路還是前途坦蕩全在一念之間。


作為神童,盧照鄰沒有盲目的做出選擇題,他似乎很早就明白,工作與寫文字是兩回事,文字用心,用情感,只需要散發真心,就能打動人,而工作卻不同。


它就好比是一道數學題。


需要經過反覆的推演,驗算才能得出自己最想要的結果。


所以他買了大量的紙和筆, 一頭扎進去了。


通過數日的推演,他得出了一個自己很滿意的結果——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籤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作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七子,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鄧王李元裕不光身份顯赫,為人低調,最主要是在朝中很有影響力。


如果光是這一點,他未必看得上,在大唐再有影響力也及不上李世民本人。


但他依舊選擇了鄧王李元裕。


原因很簡單,工作的內容。


一個好的員工,是否能做出成績,吸引領導注意,除了溜鬚拍馬之外,還得有些真本事。


也就是說,你得會幹事。

古玩字畫,他倒是會一點,可不顯眼,就算努力幹,也看不出什麼動靜來。


在諸多的專業當中,詩才是他的強項。


多年的努力與積累,他擁有無不的自信,他什麼敢說,在大唐這個詩的國度裡,能超過他的不過五個人。


聰明的人都知道如何用工作點綴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理想。


鄧王李元裕好儒學,善與人談儒家經典哲理,好詩不說,還好藏書。


據小道消息說,鄧王家有藏書數十萬。


什麼是資源,這就是最大的資源。


工作的同時能提升自己,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所在。


從後來的結果看,這個選擇很準。


李元裕對他的工作能力甚受器重,在公司年會上,對全體員工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這是我的司馬相如啊!)


這份考評很高,很有含金量,立馬亮瞎了盧照鄰的雙眼。


除了努力工作領取獎金之外,他還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籤掌書冊簿疏,類似於文書工作),得以博覽群書,獲益不少。


人生似乎很圓滿。


這個時候的盧照鄰絕不會想到病魔會悄無聲息的找上他。


就是筆者也不相信。


但歷史很殘酷的告訴了我們,什麼叫“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而這一切的因果,竟是從一首詩開始。


公元664年,29歲的盧照鄰辭別了鄧王選擇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


他獨自一人遊走大唐山水之間,天上的雲,地上的草,水裡的魚兒,岸上的花朵,都成了他眼裡的美景。


他當然想不到,人生的好運就此到了頭。


某一天,他來到了洛陽,他看著那繁華的長安,一時興起,動筆寫了一首叫《長安古意》的詩。


盧照鄰——願來生不再是病人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遊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複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詩很長,也很有名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在一夜之間成了無數年輕男女微信上的簽名。


就是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也花費了一番筆墨,將其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對著滿頭白髮,一臉滄桑的老伴細細品讀。


一直安靜的京城,因為這首詩徹底的轟動了。


盧照鄰三個字成了京城新聞的寵兒,登上了各大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此時的盧照鄰全然不知,危險就此靠近。


這一次兇險,似乎斷送了他一生的好運。


世間總有那麼一批人,喜歡研究,一來二去,斷送了一批專門從事包括詩歌


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等評論的專家。


這些人平時不寫文章,也不寫詩。


唯一的愛好,就是讀詩品詩,順便再來點解析,剖析之類的見解。


當時在長安城這樣的人有三千。


他們每天都在搜索好的詩,好大書特書,苦於好詩可遇不可求。


連續三年,長安城都不曾出過一首上得檯面的好詩。


這天,他們在朋友圈遇到了盧照鄰的這首《長安古意》,立即被詩中的景象驚呆了,作為專業人士,他們很清楚這首詩大書特書的價值。


古典點說,這首詩鋪敘長安帝都繁華,宮室之美,人物之盛,極於將相而止,然而盛衰相代,唯子云安貧樂道,乃久垂令名耳。但詞語浮豔,骨力較輕,所以為初唐之音也。”


通俗點說,這首詩算得上是“宮體詩的自贖”。


這等現象級別的詩,挖掘的東西最多,也是最有價值,獲取的利益是也最多。


詩經過他們的賞析,品讀,立即誕生了三十多本專著。


這些書,經過各種渠道進入了長安城的各大書店,甚至各大王府豪門的書桌上都有一本。


一時之間,無人不說盧照鄰,無人不認識盧照鄰。


這樣的氣氛任何人都喜歡,盧照鄰也不例外。


按照他的想法,自己只要再努力努力寫兩幾首過得去的好詩,名聲再上一層,成為大唐首屈一指的大詩人,那麼他的仕途必會更進一步。


應該說這個想法挺靠譜。


但他忽略了一個人——梁王武三思。


作為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官至右衛將軍累進至兵部、禮部尚書,並監修國史,年紀不大,卻是大唐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按說這樣人本沒有什麼功夫讀詩,品茶。


怪就怪,盧照鄰這首詩太出色,經過三十多專著的剖析,品讀,儼然成了當年最火爆的唐詩。


各大新媒體在第一時間給了報道。


某天,某時,武同志上廁所之時,順手刷了一下朋友圈,順道讀了一下這首詩。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這分明是諷刺我呀。


這樣的詩怎麼能火爆朋友圈,火爆媒體呢?


是誰這麼大膽敢寫詩諷刺我。


憤怒的武同志隨手翻了一下作者,就此記住了盧照鄰三個字。


小子,可以啊。


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了!


據說,武同志褲子都沒提起來,就下了一道命令:“火速抓捕盧照鄰!”


一頭霧水的盧照鄰便被丟進了大牢。


與君子,自古講究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心若安,便什麼都安了。


很顯然,作為武則天的侄兒,大唐最有權勢的王爺,武三思不是什麼君子,非但不是君子,連真小人都算不上。


為了利祿什麼都幹得出來,堂堂王爺不惜降低身份說些不要臉的話討好朝中大臣。

一個人想要得到什麼,最怕別人說什麼。


不巧,盧照鄰說了別人不敢說的話。


盧家畢竟是大家族,好不容易出了這麼一個天才詩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做


出了最大的努力去營救。


營救的結果很成功,盧照鄰平安無事的走出了大牢。


新生活或許可以繼續。


人生在世,誰還沒個挫折,看淡了也就是了。


但老天爺沒有給盧照鄰這個機會。


短暫的平靜過後,迎接的是後半生的噩夢。


他生病了。


病情來得很兇,短短几日,他便住進了大唐最著名的三甲醫院頭號病房。


厄運並沒有就此打住。

幾天後,他的腿腳開始不聽使喚,儘管圍繞身邊的醫生很多,研究的方案也


不少,與他的病毫無作用。


突如其來的打擊,徹底擊垮了盧照鄰的神經,他變得害怕,他害怕自己就這麼死去了?往日的理想、抱負全都成了泡影,回想自己一生,除了寫了幾首詩讓人刷刷朋友圈之外,竟一事無成​。


巨大的落差,讓他竟生出一股從未有過的倔強之氣來。


不,我得活著,哪怕是屈辱的活著。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這一夜,一直渾渾噩噩的盧照鄰似乎打通了任通二脈。


為了這份希望,他開始了自救之路。


高傲的他開始伸手借錢,甚至不惜扭打著自己的雙腿賣慘,更多的時候,他如同一個江湖藝人,進行一遍又一遍的賣唱生涯。


盧照鄰——願來生不再是病人


餘家咸亨中良賤百口,自丁家難,私門弟妹凋喪,七八年間,貨用都盡。餘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憐,破產以供醫藥。————《寄裴舍人遺衣藥直書》


該花的錢,我已經花完了,我現在連買藥的錢都沒有,諸位我還想活著,還想活著呀。


病情並沒有因為他努力的賣唱而得到改善。


相反,他的日子過得更加灰濛濛,期間因為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連用藥都成了問題,只能選擇以劣質了丹藥來填補。


劣質的藥物帶來的作用是身體進一步變壞,有一年,父親去世,最後的依靠沒了。


巨大的傷心讓他嚎啕大哭。


他沒想到,一頓嚎啕大哭竟致丹藥嘔出,藥氣隨涕淚流出……


生活到了這一步似乎沒有半點希望。


天空似乎是灰濛濛的,看不到半分的藍光。


但歷史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溫柔。


作為大唐最出名的病人,盧照鄰的病驚動了另一個人。


這個人叫孫思邈。


一個被世人看做神醫,尊稱為“藥王”。的老人。


作為醫生,孫思邈熱心為人治病,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他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經驗中提煉出新的醫藥界研究成果,以畢生精力完成了劃時代的醫學著作《千金要方》,名動大唐。


盧照鄰的特殊經歷似乎牽動了孫思邈的內心,這位已經年過九旬、白髮蒼蒼的老人親自趕來為盧照鄰治病。


神醫不是瞎吹就能坐上神醫寶座的。


那是經過歲月的洗禮,經過學術的薰陶,經過無數病例的考驗才為自己贏得了這個稱號。


因此,這個稱號含金量很高。


已經病入膏肓的盧照鄰在孫思貌的妙手下,那雙幾乎殘廢的雙腿竟神奇般的開始好轉。


人生最大的喜悅莫過於此。


那一天盧照鄰是歡喜的,多年的期盼,未來的希望,在這一刻,竟如此的真實。


我還能活著。


這個念頭宛如一道烙印,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頭。


他甚至不惜拜孫思邈為師,棄文從醫。


日子雖艱苦,但總好過沒有希望。


應該說,這段日子是盧照鄰人生難得的歡快時光,儘管他的身體依舊遭受病魔的折磨。


儘管他依舊一無事成。


但有希望陪伴著,總是愉快的。


只可惜,這個希望太短,太倉促,太無常了。


大唐就那麼一個神醫,需要他看病的人太多了,多得有時候容不得他拒絕。


就在盧照鄰自信滿滿地期盼人生奇蹟的時刻,神醫走了。


作為皇帝最看重的醫生,孫思邈必須隨唐高宗龍駕西遊(唐高宗患有嚴重的


風眩,一種眩暈症,嚴重時目不能視,這種病除了孫思邈無人能治。)


剛剛照亮的天空,再一次變得灰暗。


那是他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時間,他能做的只能回鄉,住進深山,日復一日的吃藥,等待死神的到來。


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太漫長了。


病痛的折磨,政治上的坎坷以及長期病痛的折磨徹底摧毀了他的意志。


每日清晨,一股不可名狀的失意之悲讓他苦不堪言。


曾經,他想過鬥爭。


曾經,他想過不服輸。


為此,他不惜屈辱的活著。


可如今,他累了。


在一個落日的黃昏,他想到了死。


也許,這才是最好的解脫。


為此,他用朋友們的資助,在具茨山下買了數十畝的田園,為自己預先建造了墓室,每日僵臥其中,等候死亡的到來。

只可惜等來的不是死神而是噩耗。


藥王孫思邈死了,他生命裡最後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盧照鄰——願來生不再是病人


看著已經萎縮不成形的雙腿,他憤怒的打碎了那隻日日熬湯煎藥的瓦罐子……


那一天,他做出了人生最後的選擇題。


儘管他這一生做的選擇題沒對過(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


誰也不知道,這個決定是飽受了多大的苦楚,但他相信這一次的選擇一定錯不了​。


公元680年,已經做出最後決定的盧照鄰拖著自己無法移動的半邊身子,艱難地爬到了穎水邊,看著自己斑白的雙鬢,悽苦的容顏,他閉上了雙眼。


兩股淚水順著眼角里流了下來,再見了,大唐,再見了,長安,再見了理想。


再見了,盧照鄰。

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