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捲土重來 全球市場又蒙陰影


疫情捲土重來 全球市場又蒙陰影

目前,對全球經濟市場影響的最大因素,疫情捲土重來已經上升到第一位。從今年初疫情爆發後,全球經濟受到重創。本來以為第二季度末應該會根除新冠魔鬼,但沒有想到的是不僅沒有根除,像美國竟然二次爆發、三次爆發。歐洲又開始如臨大敵。

2020年是個多事之秋,而且“多事”都不是小事而是新冠疫情、地緣政治、國際貿易糾紛、美國政局動盪等讓人震驚的大事件。這些事件首當其衝就是對經濟市場的影響。邏輯關係非常簡單,比如新冠病毒這個傳染病魔鬼。必須採取封閉經濟,居家隔離,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那麼經濟市場將會戛然而止,這不是市場規律可以把控的,也不是市場規律可以解釋的。

年初新冠病毒出現後已經使得全球經濟出現負增長,金融市場等受到嚴重衝擊。到了6月份全球疫情有所好轉,美歐等先後啟動經濟,中國在全球復工復產最快最早,對全球經濟拉動不小。如果疫情持續得到控制而不反彈,那麼全球經濟曙光已現。

從美國看,美國商務部公佈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3.1%。美國9月消費者支出增幅超預期,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9月較前月增加1.4%,8月為增長1%。接受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測,9月消費者支出將增長1%。消費者增加了在新機動車、服裝和鞋類等商品上的支出。他們還提高了在醫療保健、會員俱樂部,以及體育中心、公園、劇院和博物館上的支出。歐洲經濟也開始復甦。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新冠病毒魔鬼再次爆發,經濟增長的萌芽就要被扼殺了。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日6時30分左右,與前一日6時30分數據相比,美國新增確診病例97343例,新增死亡病例1059例。週五(2020.10.30)單日新增超過10萬例。週六一個新趨勢是死亡人數突破千例。總統在競選中已經明確表示永遠不會再封閉經濟了。這就是說要自由,要經濟,比生命還重要。這個邏輯全球都接受不了,包括美國的親兄弟英國。

當地時間31日晚,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從11月5日起英國英格蘭地區開始實施第二次全面封鎖,直至12月2日結束。屆時除售賣生活必需品的超市外,餐飲、娛樂等非生活必須設施、機構一律暫停營業。和今年春天的第一次全面封鎖不同,此次封鎖期間英國的小學、大學等校園將繼續保持開放。這與美國形成了巨大反差。最早提出“群體免疫”的英國,拋棄了“群體免疫”,而美國貌似下決心以生命為代價要實施“群體免疫”了。

巴西、印度、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疫情都在快速爆發中。進入冬季後,全球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再次封閉城市、家庭、商店等必將導致全球經濟再次陷入困境。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恢復還需時日!

現在看來,全球新冠疫情將是影響經濟的長期因素。今年整個冬季和明年整個春季基本復甦無望。對全球經濟影響的重點在於阻斷全球貿易鏈條和供應鏈條。使得全球跨國貿易基本中斷,特別是全球旅遊業、航空客運等受到重創。這對於經濟發達體包括中國長期以來的出口經濟影響較大。資本流動受到影響、貨物貿易也受影響、旅遊勞動力跨國流動同樣受到影響,而且不是短期而是長期。這就不是小事情,也不是僅有臨時應對措施。而是要從經濟長期發展的格局中謀劃長久之計。

中國高瞻遠矚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雙輪驅動的經濟發展理念,我認為更多考慮的是全球諸如突發疫情這類因素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