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做銷售就是做第三者,好的銷售一定是成功的第三者!"

無意中看到上面這句話時,我真的是驚呆了:

如今,銷售行業已經這麼難幹了嗎?

想要做個好銷售,難不成還得先去當個"第三者"體驗一番?

全球直銷從業人員超過1億人,這裡面得有多少個"第三者"啊?

……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不過,看到相關的解釋,才明白:這誤會,可真大了去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銷售,其實就是在客戶與競爭對手的合作間找到空隙,並想辦法介入進去,一年365天,總有一兩件事可以讓他們之間的合作不愉快,而在這種時候,你在平常維繫的感情就可以產生很好的作用。

而即便發現客戶已經選了其它產品,自己淪為了"第三者",也要想盡辦法"插上一足",讓顧客"移情別戀",轉而選擇自己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說,好的銷售一定是成功的"第三者"。

果然,還是自己太狹隘了!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在職場中,刻板印象本就無處不在。

就像很多人認為:女性太過感性,不適合當領導;女員工要照顧家庭,肯定會影響工作;禿頭、格子衫就是程序員的標配;HR只會刷刷簡歷、做做考勤……銷售也是一個長期被大家所誤解的職業。

很多人都認為,銷售的門檻很低、誰都能幹、只有在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的情況下才會去做。

不過,很多銷售人員ZQSG的評論會告訴你:想要做好銷售,絕非大家想象中那麼簡單!銷售的苦,真不是一句"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就能說得清的!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事實上,在此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個別銷售人員的負面行為被放大之後,整個銷售群體都被冠上"會忽悠"、"向錢看"的負面標籤;銷售行業離職率居高不下,也被認為是門檻太低所導致。

但在互聯網時代,消費環境更加公開透明,並非嘴皮子溜、會忽悠就能做好銷售工作;而在信息爆炸、流量和注意力難求的趨勢之下,對於銷售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要求也更高,只有真正的銷售人才才會被青睞和倚重。

而這也意味著,並非人人都可以做銷售,即使是在如今"全員銷售"的大趨勢之下。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在"全員帶貨"趨勢下,諸如朱廣權、劉濤、羅永浩、董明珠、丁磊、張朝陽等眾多央視名嘴、明星藝人、企業大咖都參與到直播帶貨中來;而"地攤經濟"的火爆,更是讓很多人架起了小推車、支起了小貨攤。"銷售"隊伍不斷壯大,"人人皆銷售"的趨勢愈加明顯。

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疫情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受到很大影響,即使復工復產已經步入正軌,商業化變現壓力較大,急需加大力度拓展客源,謀求經營業績上的增長與突破。

在這樣的情況下,銷售人才的重要性凸顯,不少企業都開始實施"全員銷售"計劃,並擴大對銷售人員的招聘需求。

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數據,今年1月至5月,脈脈上銷售崗位招聘需求增長率達到212%。其中,金融、醫療醫藥、生活服務、汽車及交通物流等行業,對銷售人才的需求較大。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而在"不確定性"之下,大部分銷售崗位人才也都更加"求穩":從今年1月份以來,脈脈上銷售崗位的用戶中,所處行業有變動的人數僅佔銷售人員總量的2%。

與此同時,銷售崗位人才的求職熱情也在持續升溫,脈脈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至5月,銷售崗位人才求職需求增長率更是達到146%。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不過,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想要做好銷售並不容易。如果是要從別的行業轉行去做銷售,一定得先做好充足的準備,諸如經營好自己的個人職場形象,建立和維繫有效的人脈關係,提升溝通交流能力等,做到有備而來。

但同時,也要理解並接受: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做銷售。在銷售的過程中,銷售人員不僅要熟悉自己所售的產品、瞭解自己的公司,還要熟悉所有競品的特點、競爭公司的情況、行業發展的趨勢等等。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銷售,就不要勉強了!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而對於企業來說,"全員銷售"無疑是精益管理,實現員工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也有利於企業與各崗位員工結成"命運共同體",共同承擔、抵抗風險與壓力。因此,企業需要提高"營銷意識",可利用脈脈"企業號"等工具,建立良好的僱主品牌,吸引更多優秀的銷售人才加入進來。

但在進行"全員銷售"時,也要注意把握尺度,避免過猶不及。所謂的"全員銷售"並不是說,所有的員工都要衝到一線去銷售產品,而是說,所有員工都應該具備"銷售"意識,不管處於什麼崗位,都要以市場為中心、以顧客為導向開展工作,為幫助銷售公司產品提供助力。

在“向錢看”的路上,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第三者”的?

不過,也有部分企業簡單粗暴地將"全員銷售"等同於"全員推銷",讓所有員工參與一線銷售,並制定了硬性KPI、帶單考核、按比例拿工資等"負激勵"政策,導致員工出現反感心理,甚至因此離職。

這樣的"全員銷售"不僅無益於員工價值最大化,還容易被外界理解為變相降薪、變相裁員,對企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一定要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