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最近因為《中國機長》,袁泉被稱作炸裂般的演技又上熱搜。大部分人只關注了她“高級”的臉和精湛的演技,而我關注的則是她作為當紅明星,身上那股叛逆的勁兒。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網絡時代,各類明星爭相恐後大肆攫取流量為自己增粉。但是袁泉明顯是個“另類”。早在學生時代就已經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的她,更是創造了出道三年,四部作品,三次獲獎的驚人成績。本來可以藉此機會在影視界大展拳腳,青雲直上的她卻選擇了進入話劇界。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舞臺才是我的必生所愛,追隨自己的心,即便選擇和大眾不同。“她很勇敢地邁出了叛逆的步伐,堅定而執著。


十年前的《簡愛》,如今的《暗戀桃花源》以及拖了十年才完成的劇本《青蛇》,再次讓袁泉收穫了碩果,2010年的中國話劇獎金獅獎和2013年中國戲劇梅花獎,並且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名人堂成員。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十年間她推掉了不少影視劇的邀約,只是留下了唐晶、葉知秋、劉鶯鶯,這樣各具千秋的角色。因而她不像其他明星擁有外界諸多的讚譽,只是簡簡單單地做好自己,不在隨波逐流中迷失自己,逆流而上,欣然自得。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拜讀名人傳記,我發現很多名人都是有勇氣追隨心聲,聽從直覺,在叛逆中一步步變強,一步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偉大領袖毛澤東,從小就很叛逆,不服管教。10歲時在私塾跟著先生背書,一次一個同學因背錯一句話而被先生用竹蔑皮抽打,毛澤東看不下去了,跑上去搶了先生的竹蔑皮。先生惱怒要打他,他理直氣壯的說:“我書會背,字會寫,不吵,不調皮,你憑哪一樁要打我?”如果沒有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毛澤東,哪有我們今天平等民主的幸福生活?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叛逆讓我不斷成功。”5歲時就不聽從父母的建議踏踏實實的讀幼兒園,而是通過考試跳級上了私立小學;在全美前三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讀到大二,毅然轉入默默無聞的計算機系;如果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的李開復只能是美國某個不成功也不快樂的律師。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從小就很淘氣,總是做著與常人不同的事情。在鄰居家的攝像機前做鬼臉,騎在三輪車上對街坊四鄰大喊大叫,喬布斯還看了很多不健康的電視節目。他不是美國社會公認的“優秀”的孩子,他愛搗亂,學校幾次勒令他退學。

“我跟著我的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如果不是他堅持跟著好奇心一路探索,大膽創新自然也不會有蘋果時代的出現。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不要被教條束縛,那意味著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結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囂的觀點掩蓋你真正的聲音。還有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氣去聽從你直覺和心靈的指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為什麼樣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上面這段話是喬布斯的原話,也許你看著是勵志的金句,於我而言卻是命中心臟的顆顆子彈。為什麼這樣說?這要從我是個什麼樣的人開始說起。


我是一個東北邊陲小縣城長大的孩子,父親是事業編制的幹事員,母親是做小生意的生意人。從小到大我得到的最多的誇獎就是“這孩子真是乖”,我就是在這樣的誇獎下生活了34年。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經歷了讀大學,畢業,結婚,生子。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在這在之前我並沒有發現我的人生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直到今年年初,我的部門經理公佈了部門主管的人選,我才恍然大悟,畢業十年,我竟然連勝任部門主管的資格都沒有。這十年的光陰都去哪兒了?而我又在這十年都做了什麼?


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勝任部門主管的人是個帶有“叛逆思想的人”,她經常對經理提出的解決方案產生質疑並提出不同方案。我則不同,經理佈置的任務無論大小對錯我都一一完成,並且從不說“不”。


那一夜我失眠了,原來黑夜竟可以那樣的漫長。思索一宿,我終於想明白了,原來我缺失了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叛逆。職場之上,有叛逆能力的人才會針對別人的方案批判性的思考,從而給出理性的方案,這與別人是誰並不重要,即便“別人”是老闆,你一樣可以據理以爭。而恰好老闆需要的也是這種互補型下屬,絕非聽話型下屬。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回想在我的青春期,我也曾叛逆過。但是我彷彿更享受那種“乖乖女的”誇獎,漸漸地我也就不願意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是跟隨父母和周圍人的聲音一步步的做抉擇,凡事都習慣性地回答“好的,可以。。。。。”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樣缺失了這種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屏住呼吸,輕輕聆聽你內心深處的聲音,摒棄世俗的眼光做敢於叛逆的自己。


叛逆是一種能力,你應該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