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對了方法,你也可以成為別人肚裡的蛔蟲

文/舒筱米

曾經,當我們的生活中還沒有微信的時候,我們的交流方式,大多用的是電話、短信,或者直接面對面的溝通。如今,微信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甚至實現了人與人之間24小時無縫對接的狀態,雖然便利,卻也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很多人可以藉助互聯網工具,和朋友侃大山,卻在和客戶面對面談論方案的時候,支支吾吾感覺異常緊張,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說錯話,丟了公司一個大訂單。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歷,先不要質疑自己的能力,你可能只是欠缺了一項溝通技能。

有人覺得,溝通技能等同於情商,也就是——會說話。可自己就是天生嘴笨啊,這個還能怎麼辦?在馮·圖恩看來,溝通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慢慢提升的。

作為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馮·圖恩是當今世界屈指可數的人際溝通專家。他曾出版過一系列《溝通的力量》叢書,不僅銷量破百萬冊,同時還成為德國溝通心理學領域的標準教材。在他看來,溝通不僅有技巧,而且還有規律可循。


雖說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對了方法,你也可以成為別人肚裡的蛔蟲

在馮·圖恩最新的這本《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中,他首次公開了溝通的四種模型公式,這套模型幾乎涵蓋了所有可能遇到的溝通場景。如果熟練掌握這套模型公式,你甚至還能通過對方的語言,來猜測此刻那人心裡正在想什麼。看到這,是不是覺得非常神奇?那下面筱米就簡單和你說一說,什麼是四維模型,以及我們該如何套用。

什麼是四維模型

馮·圖恩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與人的交往,往往包括多個維度。而這些維度綜合的來說,可以分成下面四大類:

事實維度、關係維度、自我表達維度以及訴求維度。

首先我們來看看事實維度。

事實維度從本質上來說,是四種維度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這個維度包含的核心就是,陳述事實。比如你在開車,身邊的朋友提醒你綠燈亮了,可以開了。這就是一條包含事實維度的信息。

雖然事實維度很簡單,但卻也是四種維度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只有基於事實提供的信息,才能確保這條信息的準確性。

就像我們常說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以訛傳訛的過程,就是一種弱化事實維度的過程。傳話人難免在溝通的過程中,丟失一部分信息,從而導致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演化成了幾十個版本。

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自我表達維度。

每一條信息,不僅包含事實,其實還包含說話人的個人消息。這種行為,有時候是人主動的表達,有時候是人無意識的一種表達。

比如別人提醒你,綠燈了,可以開車了。也許開車的你會覺得這人很吵,我是司機,紅燈綠燈我不會看?但對於說話人來說,這句話就可能涵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對方可能是個急性子,或者TA此時正有件非常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所以催促你開車。另一個就是,對方的視力沒問題,並且也不是色盲。

其實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就是一種非主動的無意識表達。


雖說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對了方法,你也可以成為別人肚裡的蛔蟲


第三種關係維度,往往表達的是說話人的一種看法

比如在公司,你看到同事在工作中出現了紕漏,你認為大家都是同事,應該互相幫助,於是你好心上前指出問題所在。也許這時候,你的同事會對你表示感激,但也有可能,你的同事並不領情。

工作出了紕漏,是事實維度。但對於那位同事來說,你和他不過是平級,你有什麼資格指出他工作上的錯誤?

不同身份的人對待同樣一句話,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答案。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話,最怕碰到那些很敏感、很玻璃心的人。

最後一種訴求維度,其實就是說話人通過說話,想要達到什麼效果或者目的。

要知道,沒有人說話真的只是為了“說說而已”,每句話的背後一定有說話人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比如,有人問你這塊糖好不好吃,他可不是單純問你糖的味道,可能他想要達到的是,你能不能也給他嚐嚐這塊糖。

很多時候,我們常說,和聰明人講話很輕鬆,因為自己說什麼對方一下子就能GET到後面的重點。其實,這也並非是那些人真的智商很高,他們只是在聽的過程中,在自己腦海裡多轉了兩個彎,每句話多想了一層而已。

那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也成為那個“聰明人”呢?


雖說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對了方法,你也可以成為別人肚裡的蛔蟲


擺脫怕說錯話的恐懼

就像我們剛剛提到的,自我表達維度中,會有意無意的映射出一個人內心的意識。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說錯話得罪人。

馮·圖恩在經過大量事實研究發現,這種害怕說錯話的心理,很可能是源自於幼兒時期。身邊的大人往往會要求孩子老實聽話、不搗亂、少提要求……如果孩子老實照辦了,大人們往往會提供各種獎勵,而要是孩子散發天性,沒有照做,則會引來批評和懲罰。

久而久之,人們就開始慢慢掩藏自己這種不受歡迎的性格。因此,很多人開始變得不善於講話,或者乾脆在很多活動中不講話。

當然想要擺脫說錯話的恐懼,除了讓自己慢慢嘗試多說以外,怎麼說也非常關鍵。

馮·圖恩提到了一個萬能說話方式,那就是避免用“我”,而多用“我們”

這樣的句式,很容易將一件事從主觀角度,轉變為客觀角度,從而不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自私的人。比如孩子不願意上床睡覺,家長可以說:“我們現在就去睡覺吧。”這樣的語氣,比“我想睡覺,所以你也要睡覺”來的好很多。

另外,在表達想法的時候,可以用提問的形式,來代替直白的表述。比如,男友不喜歡女生的一件衣服,覺得不好看。他如果說:“你這件衣服太醜了。”說不定女生會立馬翻臉,說分手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這時候說:“你為什麼想到買這件衣服?”女生會跟你說,當時為什麼買下它的原因。這時男生偶爾提出一點自己的意見,女生反而會覺得,自己的男友很細心。

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卻可以幫助我們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雖說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對了方法,你也可以成為別人肚裡的蛔蟲


找到關係狀態,妥善處理關係維度

在和別人的溝通中,一定要找準自己的關係狀態定位。在這裡我們說的關係狀態,並不是表面上的父母子女關係,或者是上司和下屬的關係。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裡孩子要去參加聚會,父母對於孩子的穿著有異議,如果你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做?

有的人可能會說:“你不能穿這件衣服出去,趕緊去給我換一件!”

也有的人說:“這件衣服看上去挺好看的,就是可能不太適合這個場合,你要不要試試其它風格的衣服?”

同樣一件事,前者是居高臨下的帶有蔑視的語氣,而後者則帶著平等關係、一種欣賞的語氣,相比較來說,明顯後者的話更容易讓孩子聽進去。

一般的關係維度,可以大致分成三類關係:對稱關係、互補關係以及元互補關係。元互補關係,就是既有對稱關係也有互補關係。通常來說,好的關係維度,是兩者之間能達到元互補的關係。

另外,在關係維度中,還存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度,那就是他人的看法。畢竟,所謂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是有來有往的。

有些人對於別人的印象,往往存在著“自我創造”的部分。也就是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怎樣,都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和事實不符。也因此,這類人在觀察周圍的人時,會自動給自己戴上一副“有色眼鏡”。

比如參加聚會時,你臨時出去了一下,等到你回去時,感覺別人都在竊竊私語,眼光好像時不時往自己身上瞟,這個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會是別人在說我的壞話。

但事實上,可能人家只是在談論某個話題,然後因為你的突然出現,稍微吸引了一下大家的注意力,僅此而已。

雖然我們現在有了互聯網,溝通起來更加方便,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是維繫整個社會的重要環節。在《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中,馮·圖恩還在書中提到了其它關於人際溝通常見的一些問題。雖然有些解決方法看上去非常老套,但通過作者的講解,你會發現,原來老辦法也有新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