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别人肚里的蛔虫

文/舒筱米

曾经,当我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微信的时候,我们的交流方式,大多用的是电话、短信,或者直接面对面的沟通。如今,微信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甚至实现了人与人之间24小时无缝对接的状态,虽然便利,却也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很多人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和朋友侃大山,却在和客户面对面谈论方案的时候,支支吾吾感觉异常紧张,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说错话,丢了公司一个大订单。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先不要质疑自己的能力,你可能只是欠缺了一项沟通技能。

有人觉得,沟通技能等同于情商,也就是——会说话。可自己就是天生嘴笨啊,这个还能怎么办?在冯·图恩看来,沟通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慢慢提升的。

作为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图恩是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人际沟通专家。他曾出版过一系列《沟通的力量》丛书,不仅销量破百万册,同时还成为德国沟通心理学领域的标准教材。在他看来,沟通不仅有技巧,而且还有规律可循。


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别人肚里的蛔虫

在冯·图恩最新的这本《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中,他首次公开了沟通的四种模型公式,这套模型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遇到的沟通场景。如果熟练掌握这套模型公式,你甚至还能通过对方的语言,来猜测此刻那人心里正在想什么。看到这,是不是觉得非常神奇?那下面筱米就简单和你说一说,什么是四维模型,以及我们该如何套用。

什么是四维模型

冯·图恩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与人的交往,往往包括多个维度。而这些维度综合的来说,可以分成下面四大类:

事实维度、关系维度、自我表达维度以及诉求维度。

首先我们来看看事实维度。

事实维度从本质上来说,是四种维度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这个维度包含的核心就是,陈述事实。比如你在开车,身边的朋友提醒你绿灯亮了,可以开了。这就是一条包含事实维度的信息。

虽然事实维度很简单,但却也是四种维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只有基于事实提供的信息,才能确保这条信息的准确性。

就像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以讹传讹的过程,就是一种弱化事实维度的过程。传话人难免在沟通的过程中,丢失一部分信息,从而导致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演化成了几十个版本。

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自我表达维度。

每一条信息,不仅包含事实,其实还包含说话人的个人消息。这种行为,有时候是人主动的表达,有时候是人无意识的一种表达。

比如别人提醒你,绿灯了,可以开车了。也许开车的你会觉得这人很吵,我是司机,红灯绿灯我不会看?但对于说话人来说,这句话就可能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方可能是个急性子,或者TA此时正有件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催促你开车。另一个就是,对方的视力没问题,并且也不是色盲。

其实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一种非主动的无意识表达。


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别人肚里的蛔虫


第三种关系维度,往往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看法

比如在公司,你看到同事在工作中出现了纰漏,你认为大家都是同事,应该互相帮助,于是你好心上前指出问题所在。也许这时候,你的同事会对你表示感激,但也有可能,你的同事并不领情。

工作出了纰漏,是事实维度。但对于那位同事来说,你和他不过是平级,你有什么资格指出他工作上的错误?

不同身份的人对待同样一句话,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话,最怕碰到那些很敏感、很玻璃心的人。

最后一种诉求维度,其实就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或者目的。

要知道,没有人说话真的只是为了“说说而已”,每句话的背后一定有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比如,有人问你这块糖好不好吃,他可不是单纯问你糖的味道,可能他想要达到的是,你能不能也给他尝尝这块糖。

很多时候,我们常说,和聪明人讲话很轻松,因为自己说什么对方一下子就能GET到后面的重点。其实,这也并非是那些人真的智商很高,他们只是在听的过程中,在自己脑海里多转了两个弯,每句话多想了一层而已。

那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也成为那个“聪明人”呢?


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别人肚里的蛔虫


摆脱怕说错话的恐惧

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自我表达维度中,会有意无意的映射出一个人内心的意识。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说错话得罪人。

冯·图恩在经过大量事实研究发现,这种害怕说错话的心理,很可能是源自于幼儿时期。身边的大人往往会要求孩子老实听话、不捣乱、少提要求……如果孩子老实照办了,大人们往往会提供各种奖励,而要是孩子散发天性,没有照做,则会引来批评和惩罚。

久而久之,人们就开始慢慢掩藏自己这种不受欢迎的性格。因此,很多人开始变得不善于讲话,或者干脆在很多活动中不讲话。

当然想要摆脱说错话的恐惧,除了让自己慢慢尝试多说以外,怎么说也非常关键。

冯·图恩提到了一个万能说话方式,那就是避免用“我”,而多用“我们”

这样的句式,很容易将一件事从主观角度,转变为客观角度,从而不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比如孩子不愿意上床睡觉,家长可以说:“我们现在就去睡觉吧。”这样的语气,比“我想睡觉,所以你也要睡觉”来的好很多。

另外,在表达想法的时候,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代替直白的表述。比如,男友不喜欢女生的一件衣服,觉得不好看。他如果说:“你这件衣服太丑了。”说不定女生会立马翻脸,说分手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这时候说:“你为什么想到买这件衣服?”女生会跟你说,当时为什么买下它的原因。这时男生偶尔提出一点自己的意见,女生反而会觉得,自己的男友很细心。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却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掌握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别人肚里的蛔虫


找到关系状态,妥善处理关系维度

在和别人的沟通中,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关系状态定位。在这里我们说的关系状态,并不是表面上的父母子女关系,或者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孩子要去参加聚会,父母对于孩子的穿着有异议,如果你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做?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不能穿这件衣服出去,赶紧去给我换一件!”

也有的人说:“这件衣服看上去挺好看的,就是可能不太适合这个场合,你要不要试试其它风格的衣服?”

同样一件事,前者是居高临下的带有蔑视的语气,而后者则带着平等关系、一种欣赏的语气,相比较来说,明显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去。

一般的关系维度,可以大致分成三类关系:对称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元互补关系。元互补关系,就是既有对称关系也有互补关系。通常来说,好的关系维度,是两者之间能达到元互补的关系。

另外,在关系维度中,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那就是他人的看法。毕竟,所谓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有来有往的。

有些人对于别人的印象,往往存在着“自我创造”的部分。也就是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怎样,都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和事实不符。也因此,这类人在观察周围的人时,会自动给自己戴上一副“有色眼镜”。

比如参加聚会时,你临时出去了一下,等到你回去时,感觉别人都在窃窃私语,眼光好像时不时往自己身上瞟,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会是别人在说我的坏话。

但事实上,可能人家只是在谈论某个话题,然后因为你的突然出现,稍微吸引了一下大家的注意力,仅此而已。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互联网,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中,冯·图恩还在书中提到了其它关于人际沟通常见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些解决方法看上去非常老套,但通过作者的讲解,你会发现,原来老办法也有新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