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引言:

在《遠行——獻給蔡其矯》一文中,北島曾這樣描述他和艾青之間的關係:

我和蔡其嬌成了忘年之交。相比之下,和艾青認識要早些,但是關係很淡。他有點兒公子落難的意味,自視清高,身份感強,讓人敬而遠之。這恐怕是他翻身當家作主人後我們決裂的原因之一。蔡其嬌命途多舛,卻毫不世故,嬉笑怒罵,如赤子般坦蕩。

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北島

北島的這段話是明顯帶有怨氣的。他說艾青“有點兒公子落難的意味”,說艾青“翻身當家作主人”,這對艾青來說是莫大的諷刺。結合馮至對艾青的無恥批判,我們或許能對北島這段話有更深的理解。

特殊歷史造就的恩怨

馮至晚年把當年對艾青的批判當成自己最大的心病,歷史也給了他們和解的機會——馮至去世前不久,曾去病房看望同住協和醫院的艾青。據說當時艾青看見馮至拄著柺棍步履維艱地朝自己走來,感動得伸出大拇指向馮至致敬,馮至也伸出了大拇指(好淳樸的致敬方式)。兩位老詩人在那一刻冰釋前嫌,把歷史造成的恩怨還給了歷史。

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馮至

但是歷史並未給北島機會和艾青和解,艾青也並未反省自己的不公正行為,他至少沒有公開表示過歉意。回顧艾青和北島他們(青年詩人)之間的恩怨,確實是青年詩人們有錯在先,但艾青也實在不該引入非文學力量上綱上線一錘定音。

北島和艾青相識於70年代中期,當時北島是地下詩人,艾青也還未回到主流文學界。那個時候北島和艾青的關係並不像北島說得那麼淡,根據蔡其矯回憶,他和北島的相識就是通過艾青的介紹。舒婷當年把《致橡樹》發表在《今天》的第一期,也是艾青推薦給北島的。據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艾青支持《今天》的公開創刊(從地下走出來)。

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舒婷

之後艾青恢復了名譽,迎來了第二次創作高峰,並被尊為詩壇泰斗。而在這個時候,對“朦朧詩”的爭論也拉開了序幕。艾青加入論爭的時間較晚,但一出手就引發了巨大爭議。當時艾青選擇了北島的《生活》這首詩作為批評對象,這首詩只有一個“網”字。艾青批評道:這樣的詩讀者很難理解……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怪詩人

當時艾青這樣說,或許真的是關愛青年詩人的創作。但青年詩人們並不買賬,認為艾青已經站隊了。衝動的青年詩人們,發表了很多非常尖銳的文章,有些近乎人身攻擊。比如說艾青是“殭屍般的老人”,比如說要把艾青的詩送進“火葬場”,比如要求艾青把“佔據的詩歌地盤空出來”。

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艾青

面對這些近乎人身攻擊的尖銳之語,艾青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這是惹不起的一代。當然,深受刺激的艾青也沒有就此沉默,也進行了一系列略為過火的反擊。這個時期的爭論已經充滿了火藥味,但終究還是屬於文學內部的討論。

到了83年的時候,伴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精神文化活動,艾青引入了非文學力量一錘定音。朦朧詩竟被定性為盲目崇拜西方、散佈精神汙染、反對人民生活的作品……文學論爭被引入這種強大的力量之後,自然無法再爭論下去,朦朧詩人們可謂是遭到了致命一擊。之後,有朦朧詩人公開反省,有朦朧詩人不再寫詩,有朦朧詩人靠近作協,也有朦朧詩人……

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中年北島

結語

艾青對北島、對朦朧詩人們態度的變化,確實和雙方的誤會有一定關係。但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當年朦朧詩人們不發表一些近乎人身攻擊的過激言論,艾青後來就不會引入非文學力量為朦朧詩定性嗎?

事實上,蔡其矯、牛漢等老詩人都認為艾青對朦朧詩的打壓是具有必然性的。比如蔡其矯就曾這樣說過:艾青30年代就批過何其芳……他本質上是古的……有了地位後,就慢慢顯現出他的古了

北島為何一提到艾青就充滿怨氣?你看艾青當年做了多過分的事

艾青本人是深受過非文學力量的打壓之害的,歸來後的他本應該警惕這種強大的力量,但他沒有。或許,他本質上真的是“古的”。在這種強大的力量面前,朦朧詩人們根本不是惹不起的一代,而是不堪一擊的一代。不是艾青惹不起朦朧詩人,而是朦朧詩人惹不起艾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