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小議:一無是處方鴻漸,學貫中西錢鍾書

錢鍾書其人,當屬現代學者中的奇人一位。與其相關的記載和文章裡,不斷的提到,錢鍾書,少年早慧,過目不忘。這種能力,也就只比被劉文典推崇備至的史學國學大師陳寅恪略遜一籌。

幼時,錢鍾書便為人所稱道,求學期間也是一路順風順水,更是在清華園了相濡以沫的愛情。之後便是英法留學,之後回國任教。一路順風順水,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所有的中國人迎來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在新中國成立前,錢鍾書發表了一系列的學術作品及散文小說,其中的《圍城》變生於斯時。

《圍城》第一章

第一章的內容發生在從法國出發到中國的郵船之上,眾生百態錯綜複雜,揭示了這部作品的荒唐和凌亂。作者筆法輕佻的將方鴻漸的過去現在交代的清楚利落,學生時代門當戶對的婚配,其對於愛情乃荷爾蒙失控的論調,其留學之前的誇誇其談,留學之時的無所事事與灑脫不羈,最終交不出貨的窘迫急切,學位造假的機靈聰明,讓人讀之扼腕,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船上國人之百態也是生動鮮活,恃才冷傲的蘇小姐、沉迷麻將的孫先生、丈夫賠錢的孫太太、局部真理的鮑小姐、撿到髮卡的侍者阿劉;以及方鴻漸,蘇小姐、鮑小姐之間的情感分歧,以及鮑小姐香港下船投奔了自己的未婚夫後,方鴻漸、小姐兩人的親密舉止,更是滑稽諷刺,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本人情感上的冷漠。故事的結構緊湊,修辭豐富,語言像是信手拈來一般讓人覺得作者對於作品強大的把控能力以及身後的學識修養。

當然,這些都不是《圍城》發表後,為讀者推崇尤甚的方面,真正讓人歎服不已的是其辛辣的筆觸和敏銳的觀察。有人將其做現代版的儒林外史,我覺得這個說法確實不為過。但是是卻不夠完整,在我看來,小說中辛辣的筆觸只是手段,二真正的意圖確實戲劇化的表達自己對現實的不滿。錢鍾書反對將自己的《圍城》誇大與放大,他認為這只是一部單純的作品,甚至於需要地方自己都不滿意,收到世人諸多推崇,實在是受之有愧。

但是到底者不完整的作品如何,那就需要我們自己去讀賞了。說是長篇小說,但是股使勁揍,字數並不多,可讀性極高,所以也希望有喜歡現當代小說的朋友可以抽時間讀一下這本小說。

它值得,你也值得。

《圍城》小議:一無是處方鴻漸,學貫中西錢鍾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