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引入3D橋樑健康數據監測系統 為大橋做“心電圖”-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中新網廣州11月3日電(蔡敏婕敖愛珠)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清(遠)雲(浮)高速公路3日發佈消息稱,肇(慶)雲(浮)大橋基於BIM技術建管養一體化平臺自今年3月開始試運行以來,運行狀態良好,已投入使用。其中,該系統創新性地引入溫變監測,及時為大橋“把脈”。

“BIM”是建築信息模型的字母簡稱,上述大橋建築3D模型上可實時顯示大橋關鍵結構部位傳感器的健康數據。工作人員通過監控大屏或電腦隨時可以瞭解大橋實時的健康指數,相當於為大橋做“心電圖”。

廣東引入3D橋樑健康數據監測系統 為大橋做“心電圖”

廣東引入3D橋樑健康數據監測系統。廣東省交通集團供圖

“系統實現了特大橋橋樑監測3D動態可視化界面,這意味著監測數據可視化界面從二維跨入了三維,直觀的數據定位省去了在一大堆圖紙中去找、去算的麻煩。”廣東省南粵交通清雲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總工程師羅林閣介紹道。

正常情況下,溫度變化引起的橋樑變形通常大於由結構輕微損傷或質量退化以及交通、風荷載等力學作用引起的變形。全長1688米的肇雲大橋主跨就有738米,懸索橋跨度大、剛度小、構件多,其溫度變形規律比小跨度梁式橋複雜。

在BIM系統研究中,清雲高速公路開展了主樑跨中溫度效應分析延伸研究。清雲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結合多個項目檢測數據以及文獻記載的分析辦法,推導了主樑跨中變形溫度效應計算公式,就像為大橋把脈問診,監測數據能獲得有效分析利用。

據介紹,BIM系統將對大橋進行全壽命週期的監測,能更精準地反映橋樑健康信息,為管養決策提供依據。同時,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可以預判大橋的健康趨勢,做到“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後應急”。

“此外,該系統通過大橋異常變形能及時發現超載車輛,結合門架系統的監測功能,能鎖定車輛信息,因此原理上系統還可以在超載治理髮揮作用。”羅林閣介紹說,目前清雲高速公路正在準備課題研究的結題,結題通過後,希望能在行業內推廣使用。(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