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如果我們去一些古代影視基地或者南方的古典園林、北方的宮殿群落中旅遊,會發現中國古典建築都是清一色的木結構、嵌以青磚紅瓦,威嚴大氣、古樸典雅。遊人置身其中,絕對會被古建築散發的獨特魅力所折服。

當我們細心觀察時,會發現中式古典建築的屋頂都是由一兩條直線和幾條曲線組成的三維建築,中間一條正脊聳起,整個輪廓是方形,兩個半斜面向內凹起,既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感,又有一種有優美的含蓄。

那麼,古代的匠人是以什麼樣的設計理念建造了這樣的屋頂呢?這種屋頂建築蘊含了什麼樣的文化氣息?

一、中式建築屋頂多為方形內凹,西式則多穹頂

(一)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繁多,但基本都是方形內凹

中式建築類型主要的有五種,按照等級次序分別為“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和攢尖”其中廡殿、歇山多用於重要的佛殿、宮殿、園林,懸山、硬山多用於民居、寺廟,攢尖式建築大多是亭臺樓閣。在這五種屋頂樣式建築中,只有攢尖式屋頂沒有正脊,且大多是圓形。其他四種都是方形凹面,且有正脊、側脊之分。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二)西方的建築屋頂比如教堂大多采用穹頂。

與木結構的中式建築相比,西方是磚石結構體系,建築空間是相對靜止的,體現在穹頂 的形制和規模上,被譽為“凝古音樂”。即從室內看去,屋頂就像天空一樣高聳、壯闊,給人無限遐想和神秘感。

穹頂看起來就像一個碗倒扣在屋頂,穹頂建築很沉重,如果建構不好就會壓垮下面的牆體。因此必須用較輕的木材拼接成穹頂的支撐結構,下面普遍用沉重、穩定性良好的磚。因此建造穹頂十分麻煩,很有技術性。

不過圓拱形的建築高高聳起,在裡面抬眼望去只有一個圓洞使陽光洩露下來,像是人間與天堂的唯一通道。穹頂建築也有窗戶,不過窗戶一般建的很高,也很小,光線很暗,更加增添了教堂的神秘感。

當我們走進被譽為“英國第一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的聖保羅大教堂時,我們會被頂部巨大穹頂所震撼,

整個穹頂高約111米,寬約74米,縱深約157米,穹頂直徑達34米,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蹟。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二、中式屋頂內凹象徵與天人合一,西式屋頂則象徵昇天

(一)曲面內凹樣式蘊含著豐富的天人合一理念。

中國人內斂含蓄,無論道家、儒家都追求達於宇宙天地的“道”。“道”虛空而玄遠,卻無處不在,無所不有,體現在建築上則是一組流動、運動的空間,在屋頂的錯落交疊組合之中,顯示出獨有的時空統一性、廣延性 和無限性,組成了一幅幅“流動畫卷”。

中國老百姓對天的信仰是神聖的、悠久的。從遠古時期,人們就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天”不僅是自然界的造物主,也是社會秩序的締造者。道家老子提倡“順自然而無為”、“與天地化而為一”的自然觀和人生觀,體現在建築藝術上,就是無處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周易》認為,自然界萬事萬物有陰有陽、循環往復,而天地人居於核心。“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三道”殊途而同歸。

基於這種思想,中國建築的屋頂形成曲面內凹的形式即“反宇向陽”,即向內凹的屋頂與覆蓋在太地之上的天字形相互擁抱,混然一體 同時人作為宅固的主體也融和於天地之中。

(二)穹頂建築的設計理念符合西方基督教“救贖昇天”的主旨。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基督教是在古羅馬起源並發展的,基督教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而人類品嚐了禁果,需要救贖,才能昇天回到上帝懷抱。

基於這種思想,教堂的頂部基本都採用穹頂設計,預示高高在上的天堂,同時還有一根長長的立柱雕刻有耶穌十字架,預示著人們得到救贖才能昇天。所有的教堂基本上都採用了穹頂設計,比如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萬神廟。

穹頂頂部有一個圓形大洞,直徑8.9米,當陽光照射入這個洞時,光線一頃而下,猶如上帝之光,威嚴宏偉,照射他的子民,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

三、方形內凹體現民族內向性格,圓形穹頂則預示擴張性

(一)中式屋頂向內凸起體現著內向穩重與敦厚的氣質。

民族性格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生活狀況等諸多因素相關。中國地大物博,屬於典型的“大陸文明”,平原廣闊,物產豐饒,人們不用擴張土地就足以自給自足。

在長期與家族和限定區域的人們相處後,人們習慣了安寧、和諧的生活,不求外擾、悠然自樂,形成了韜光養晦、內向平穩的民族性格。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感性的、詩性的,注重意境美,追求超脫現實的精神境界。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這些性格特點和審美觀體現在屋頂建造上,就是含蓄內斂的凹面和有曲線悠長的屋脊。在故宮,可以看到以太和殿為最高形制規模的古建築群屋頂全都是向內凹起,又有流線型的深邃脊線,透露著整個民族敦厚、內向穩重的品格。

(二)西式穹頂設計體現了海洋性國家對外擴張的本性。

西方文明屬於典型的“海洋文明”,西方多海洋性氣候,糧食生產力低,人多地狹,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對外索取食物。無論是希臘人、羅馬人,還是近代西方民族國家,都熱衷於海外貿易和擴張。

體現在建築屋頂樣式上,也是向外擴張的。就審美觀念而言,西方人偏重對美的本質作理性的抽象分析; 穹頂 “幾何形狀單純明確而和諧,像宇宙本身那樣開朗、闊大而莊嚴”,詩人雪萊稱讚穹頂是 “宇宙的模型”。

穹頂為磚砌 ,一般為鑽石的本色。外形呈弧面,即凸面屋頂,如肌體一樣飽滿有生命感,賦予了人體之美。這種追求幾何之美、人體之美的設計傾向體現了西方人重視形式邏輯、講求逼真,注重體現幾何分析性的審美觀。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四、中式方形屋頂符合儒家禮儀和風水學要求

(一)屋頂外部輪廓方正體現儒家“禮”的等級秩序和大一統觀念。

“禮”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代表著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提倡的是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義婦順、朋友有信的社會秩序與人倫和諧,是一種政治哲學和道德、倫理秩序。中國古典建築無論屋頂樣式、裝飾和顏色等不能脫離 “禮”,甚至不可違背。

無論是站在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宮牆達數萬米的承德避暑山莊宮殿群之上俯瞰,還是在規模宏大、文化積澱豐富的曲阜孔廟古建築群之上,都能看到一排排方方正正的屋頂,有稜有角,依次排列,循規蹈矩,猶如一盤棋子錯落有致。

漢代以降,董仲舒發揮了大一統思想 ,儒家進入了“大一統”時代,漢代的建築藝術正是受漢代時代精神、政治背景的影響逐漸變得恢弘大氣,又典雅莊重。在屋頂建造樣式上,方正的輪廓、平直的曲線、傾斜的斜面,無一不體現那氣吞山河的氣勢。

(二)方形屋頂符合風水學對方位的精準要求。

西方建築屋頂多為穹頂,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卻偏愛方形內凹?

在風水學中,最為理想的房子呈正方形或長方形,四邊不能缺角,左右相互對稱。按照天圓地方之說,方形是靜,靜是穩定,平衡;圓形是動,動是變動。中國文化講究靜,求穩,不偏不倚。

因此中國的房子絕大多數都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從古代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被人戲稱為“火柴盒”。我們在影視劇裡常見到捉鬼的道士手捧八卦追魂儀,按照方位指示就能抓住妖魔鬼怪。如果換做西式穹頂建築,房屋的方向感不明確,道士即使拿著法器,也恐怕會搞錯甚至出偏差吧。

結語

建築是人類智慧和力量的結晶,也承載著民族區域文化。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一方水土也有一方建築”,自然環境和條件包括氣候、地理位置等等形成了民族性格,加上民族融合、宗教信仰、審美情趣等其他因素構成了民族文化。

建築作為一種文化藝術載體,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總體來講,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加上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才造就了中西式建築在屋頂設計上的根本不同。

參考文獻

1.何燕玲,王雋:《中西方文化對建築屋頂的演變影響》,載《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年第35期;

2.張蔚:《西方建築空間的文化觀》,載《華中建築》,2007年第4期;

3.劉平、張道明、王丹丹:《探析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結構建築特色》,載《四川水泥》,2018年第4期;

4.賈明剛:《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結構建築特色探析》 ,載《文物世界》, 2013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