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不香了 網絡小貸行業“巨震”小公司生存空間存憂

牌照不香了 網絡小貸行業“巨震”小公司生存空間存憂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如果新規最後一字不改落實的話,對這個行業可能有很大的打擊,基本上很多小型公司就‘混’不下去了。”華中一家網絡小貸公司董事長陳偉說。

陳偉口中的新規指的是,11月2日,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佈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明確網絡小額貸款業務應當主要在註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銀保監會批准,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徵求意見稿》中備受關注的這條規定“橫亙”在網絡小貸公司面前。

在業內人士看來,網絡小貸新規落地後,很多公司會面臨清退或者侷限於當地,網絡小貸的牌照價值也會縮水;極少數需要跨區經營,但是要面臨嚴格監管,需建立資本約束機制。

“生存空間”

“網絡小貸公司按照過去的規定也是註冊資本金10億元開展全國業務,也有不少一線城市公司(非巨頭網絡小貸)註冊資本達到20個億;但是現在要求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都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這對於我們這些中型規模的網絡小貸公司來說壓力太大了,你不知道後續的業務能不能做到那麼大,50億一次性投進去,那如果我只放了10億、20個億怎麼辦?我要考慮投入進去能不能有產出啊。”陳偉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道。

在陳偉看來,很多企業設立網絡小貸公司,也是希望把自己的產業鏈鋪到全國,如果侷限於省內其實意義並不大。但據陳偉跟他的同行溝通,也有一部分小貸公司表示會自動適應監管的要求,但如果監管的要求太嚴苛的話,他們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

據記者查詢,目前顯示註冊資本金超過50億元的網絡小貸公司僅有5家,分別是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20億元;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0億元;中新(黑龍江)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億元;南寧市金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89.9億元。

有華南小貸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徵求意見稿》還有一些條款令他們感到困惑,例如“對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個收入問題其實很難衡量。據他介紹,一個人的年均收入除了工資收入,可能還包括例如股票投資收入等,定義太模糊,而且像一般的網絡小貸很多是沒有辦法像銀行那樣直接對接稅務系統的,一個自然人最近三年交了多少個人所得稅無所得知,也無法推斷其年均收入,從而也就不知道能給這個人貸多少款了。

而對於“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這條非常受關注的規定,多名中型網絡小貸公司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聯合貸款的規定對他們約束不大,他們並沒有意圖把槓桿放那麼高,事實上“通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1倍;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4倍”的5倍槓桿融資,很多小貸公司根本無法實現,因為它們從銀行融不到資,發行ABS對底層資產要求也非常嚴格。

“聯合貸款”條款的“震懾力”

“聯合貸款”條款真正產生“震懾力”的對象或是巨頭金融科技公司。

根據螞蟻集團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微貸科技平臺促成的信貸餘額達2.15萬億元,1.73萬億為消費貸款,在這2萬億元的貸款中,自有資金放貸佔比較小,這1.73萬億消費貸款,是通過旗下全資控股的兩家小貸公司與金融機構合作發放。螞蟻集團旗下有兩家全資小貸公司,除了螞蟻小貸外,還有重慶市螞蟻商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40億元,是支付寶的貸款產品“借唄”的運營主體。

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由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的餘額大部分來自公司的銀行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6月30日,平臺促成的17320億元消費信貸餘額,其中98%的信貸餘額均由金融機構合作伙伴實際進行貸款發放,或已經完成證券化。

據招股書披露,計入資產負債表內發放貸款和墊款科目的餘額僅包括各期末公司通過合併範圍內的子公司(主要為螞蟻商誠、螞蟻小微、商融保理)發放的自營貸款(自有資金)餘額,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佔公司微貸科技平臺促成的信貸餘額的比例分別僅為3.96%、3.13%、1.86%和1.68%。

關於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2017年12月1日下發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合併後的融資總額與資本淨額的比例暫按當地現行比例規定執行,各地不得進一步放寬或變相放寬小額貸款公司融入資金的比例規定。

螞蟻旗下的兩家小貸地處重慶,重慶市關於小貸公司的槓桿率要求是:可以通過銀行貸款0.5倍、主要股東借款1倍、資產轉讓業務0.5倍、小貸同業拆借0.3倍等方式融資,融資比例可以達到資本淨額的2.3倍。

一位華南股份行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螞蟻在微貸上促成的貸款主要由合作銀行發放,絕大部分並不在螞蟻集團的資產負債表內,使得監管很難把螞蟻納入資產負債表監管範圍。

如果現在按“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來計算,螞蟻金服需要補充多少資本金呢?據一位金融科技研究人士匡算,聯合貸款規模1.73萬億乘以30%再除以表內貸款5倍或者6倍的槓桿(5倍通過銀行借款、ABS籌資,還有一倍是它的註冊資本金,包括累計的盈餘利潤),得出大約補充八百至上千億的資本金。

再來看看衝刺科創板IPO的京東數科,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京東數科累計為金融機構帶來超7000億規模的個人及小微企業存款,超17000億規模的個人及小微企業短期貸款。京東數科表示此舉優化了資產負債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數科旗下自營資金放貸的規模在降低。招股書中顯示,京東數科應收賬款中的信用消費產品為京東白條資產支持計劃的基礎資產。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中信用消費產品餘額分別為179.16億元、218.19億元、71.24億元及28.98億元,整體呈下降趨勢,京東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輕資產化戰略落地,信用消費產品餘額自2018年末起大幅減少。

無獨有偶,京東數科從開始2018年開始發行ABS。根據招股書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今年上半年,京東數科自持資產支持證券餘額分別為0元、0.35億元、14.35億元及17.88億元,京東數科表示,餘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根據監管要求自持一定比例的各檔次證券。

目前,京東數科旗下的江西京恆源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在金融科技研究人士看來,或同樣面臨補充資本金的要求。

“聯合貸款各方風控能力並不均衡,但風險承擔以出資比例為依據,而出資比例高的機構風控能力未必最強,從而必然會出現風險承擔與風控能力的不均衡,留下一些風險隱患。此次對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的限制,客觀上會壓降聯合貸款規模,並強迫銀行等機構降低對聯合貸款的依賴,強化自主獲客能力,對整個行業產業鏈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道。

牌照不再是“香餑餑”

較之傳統小貸公司而言,網絡小貸牌照不受註冊地範圍限制,業務範圍由其互聯網平臺經營範圍決定,可最大滿足全國信貸需求,實現跨區域經營後,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大公司積澱了大量交易數據,具備做大數據的前提條件,申請網絡小貸牌照可以有針對性地給自己的交易對手、客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

很多上市公司、互聯網企業對網絡小貸牌照非常青睞。例如TCL、恆大、復星、保利地產這樣的上市公司,或是阿里、百度、唯品會等互聯網企業,還有一類是金融集團、互聯網平臺和傳統小貸公司,例如宜信、分期樂、拉卡拉等。“近年來,網絡小貸公司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拓寬了普惠金融服務邊界的同時,一些不具備場景、科技、用戶優勢的網絡小貸公司,片面追求高息覆蓋風險,並藉助網絡小貸的牌照優勢將這種高息業務推廣到全國,客觀上也惡化了普惠金融的生態環境。所以,及時出臺管理辦法、規範機構行為、淘汰落後產能是有必要的。”薛洪言稱。

2017年11月21日晚間,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下發《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省暫停批設互聯網小貸牌照。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11月21日,市場上共有網絡小貸牌照249張,其中完成工商註冊的229張,已過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的網絡小貸牌照20張。

直到2019年9月,網絡小貸行業又傳來了新的消息。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表示,已計劃對網絡小額貸款實施差異化監管,正研究和制定全國統一的網絡小額貸款監管制度和經營規則,新的監管細則將提高准入門檻,實施分級管理模式,以推動網絡小貸款從業機構扶優限劣、規範發展。至此,《徵求意見稿》出臺。“異地信貸業務,獲客、風控、貸後等主要環節均依賴線上進行,對網絡小貸公司的金融科技實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以上收審批權的方式提高異地經營門檻,有助於從本源上控制風險。網絡小貸限制異地經營後,網絡小貸不能夠全國經營,牌照價值整體會縮水。”薛洪言說。

(應受訪者要求,陳偉為化名)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1VCJIGGI】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