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世界上有好人,那麼肯定會有壞人。有為國為民的肱骨之臣,必然會有阿諛奉承、溜鬚跑馬的奸佞之臣。古代史上便有這樣一位奸臣。他頗具爭議,說他排除異己陷害忠臣可以,說他憑一己之力撐起半個唐朝也可以。他身前在朝時連安祿山都懼怕三分,他死後爆發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結果不用多說,唐朝迅速走向衰敗。

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其實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名聲不是很好的臣子,在後世作品的刻意醜化下,常常被主觀的認為是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比如秦朝的李斯,他參與了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為加強中央集權焚書坑儒,但這個從另一方面看是對中華文化的踐踏。秦始皇死後又勾結趙構偽造傳位詔書,迫使始皇帝長子扶蘇自殺,兒子繼位。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李斯功不可沒。但從文化角度和對王朝的忠誠度來看,李斯足以遺臭萬年。

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秦朝太久遠,那說說離我們比較近的清朝。和珅大名我想是如雷貫耳了。《鐵齒銅牙紀曉嵐》把和珅從裡到外醜化了個遍。真實歷史中的和珅聽說還是個帥哥,他排除異己、私結朋黨,聚斂大額髒銀是奸臣。但乾隆能容下他,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

和珅為民族融合還是作過很大的貢獻,他提倡學習漢人文化以及習俗,在當時這種見識還是很難得地,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學習蒙古和西藏語言,認為只有拉攏蒙古和西藏,大清才不會孤立。另外他雖貪卻不許禍民,對禍國殃民的臣子也是嚴懲不貸。是奸是忠也是很有爭議。

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唐朝的這位仁兄也不例外,關於李林甫的忠奸問題也是頗具爭議。後人對他的評價最顯著的是嫉妒賢能。他和張九齡同朝為官,處處打壓張九齡。論能力他和張九齡不相上下,論出身他比張九齡好得不是一點兩點,一個是皇室成員,一個是平頭百姓。也不知道李林甫嫉妒張九齡啥。

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可能是因為皇寵吧!總之李林甫喜歡動不動到皇帝面前去說幾句張九齡的壞話。不管有用沒用不扳倒張九齡誓不休。機會來了,張九齡被捲進嚴挺之的案子中,於是李林甫便捏造了張九齡參與叛亂的事實。如他所願,張九齡被貶荊州。這時候張九齡空出,內閣成了一言堂。其實還有個叫牛仙客的,但此人大老粗一個沒啥野心,在內閣倒像個李林甫的跟班小弟。

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沒過多久,內閣還是來了個重量級的人物,他叫李適之。這人厲害了,和李林甫一樣也是皇室成員,身份比他毫不遜色。這不算啥,關鍵是李適之的野心很大。一山豈容二虎,二人展開你死我活的角逐。

有一天李適之本想討好唐玄宗,誰料那天卻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說:“聽說華山有金礦,可以去開採來充實國庫。”於是唐玄宗便問李林甫:“你可聽說這個地方有金礦”,李林甫答道:“臣早就知道了,只是因為那是龍脈才沒有說。”古代人比較迷信,皇帝聽了這話心裡嘀咕著:“這不是想毀我大唐嗎!”李適之正是觸碰了皇家的底線,才從此被唐玄宗冷落。

古代史上頗具爭議的奸臣,身前國泰民安,死後王朝迅速走向衰敗!

其實能在激烈的角逐中存活下來的且具有極大野心的人,一般都不缺乏能力。李林甫身前也算是有功社稷國泰民安,戍邊的節度使們也不大敢出來挑事,他死後一種固有的約束和勢力的平衡被打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造反,唐朝迅速走向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