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翻看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滸傳》,裡面功成名就的帝王將相,大多出身高貴,不是權臣貴胄,就是商賈鉅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官二代、富二代,比如端王、柴進、盧俊義,他們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多熟讀四書五經,通曉琴棋書畫,在沒有憂患的環境下,熟練掌握官場為人做事,入仕後駕輕就熟。但也有小人物另闢蹊徑,成功上位,還混的風生水起,高俅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位市井小人的發跡史到後來的影響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1

高俅本是街市一小混混,靠耍無賴和小聰明混吃騙喝的角色,每天遊手好閒,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踢踢球、吹吹牛、賭賭錢,可以用不學無術來形容他。然而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會察言觀色,而且嘴上利索,能說到人心坎上,還深得厚黑學的精髓,往往能四兩撥千斤化險為夷。所以,他絕對可以稱的上混混裡的王者。

命運往往只眷顧已經做好準備的人,高俅在奉命給端王送禮的同時,“一不小心”秀了一把自己的球技,直接把端王拿下成了自己的忠粉。有人問了?就這點能耐就行了?當時會踢球的人多了,為什麼是他最後成了端王的心腹?其實高俅有過人的謀略和權術,得到端王對自己球技的認可只是誘餌,他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也很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端王趙佶是最有可能成為大宋天子的人,無數名流想要附庸而不得,不是他們沒有本事,而是他們的本事沒有形成優勢,沒有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地步,堂堂一個王府,名人雅士在其間舞文弄墨,武林高手在其間玩槍使棍,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端王見過太多有本事的人,所以,一般意義上的“人才”是進不了端王的眼皮的。

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2

高俅的出現,“端王大喜,哪裡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第二天,宴請駙馬爺,非要留下高俅不可,為的是在駙馬面前顯擺自己王爺身份的高大上:看看我的幕僚,這麼多才多藝,三教九流沒有不投靠的。在這個破落戶的半輩子裡,還是第一次有人對自己如此的不捨,可見,迎合端王的喜好比真才實學還要重要!能把端王的精神給撥撩愉悅了,也叫一技之長!面對端王對自己的信任,高俅感激不盡,但他也深知,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爺,端王對自己的新鮮感不會太長,雖說書中沒有記載,但他一定沒少苦心經營,按照《水滸傳》裡的“成事”套路,肯定得上下打點,籠絡府內各種人物的人心,平衡與其他幕僚的利益,以維護他的人設。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經常變著法的給端王逗樂子,端王的大小事要猶不猶豫衝鋒在前,一步步佔領端王心中的高地。

萬事貴在堅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終會等來結果,而高俅等到的是碩果!後來端王繼位,史稱宋徽宗,天子一句話,昔日的破落戶搖身變成了殿帥府太尉,統帥三軍,何等的威風!

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雖說身份成為了萬人敬畏的高太尉,但市井小人的度量和風格沒有改變,這和現在人們調侃的剛拆遷氣質沒跟上是一樣的。坐在殿帥府的高堂,高俅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遭人嫌棄,甚至被人痛打落水狗時落魄的樣子,如今位極人臣了,他心中隱隱的舊痛卻無限擴大:從今天起,我就是要一手遮天,任誰都不許挑戰我的權威。若有,不除心中不快決不罷休,哪怕是毫無人倫、道德、底線、羞恥也在所不惜。這時高俅的心態從處處俯首帖耳變的極度的狂妄,這與他從小缺少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有關,更與他的坎坷經歷分不開。正所謂

一個人成功有很多偶發因素,天上掉餡餅就算一個;但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離不開良好教育的支撐

無上的權力和利益,沒等他做好靈魂上接受洗禮的準備,已經呼嘯而來。

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3

面對徽宗的寵愛和群臣的阿諛,高俅根本不會理會思想上的短板,想想發跡前和發跡後判若陰陽兩世的人情世故,就順水推舟上了“船”,開始了奸佞小人突然得志後的“燦爛”人生。

之所以說“燦爛”,是因為高俅當時在朝廷和軍隊中的威望確實燦,不得不承認這點。而他卻用這威望做了爛到沒底的事。義子高衙內因侮辱林沖妻子而被收拾,這事放在哪個時代都會認為是高俅教子無方,做出這等丟人現眼的事。可高俅不這麼認為,他在高衙內的身上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那時的他吃不飽、穿不暖,看盡了冷眼,受盡了欺凌,但無權無勢只有低頭接受。可現在高俅怎會接受這樣的事實?我,殿帥府太尉,哪個敢不給面子?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又如何?我義子侮辱你妻子又如何?你打我兒子就不行!於是在高俅只看結果,不問緣由的大怒下,設計林沖帶刀誤入白虎節堂,並要致其於死地。這樣的恨,不是單單因為高衙內被揍,而是發跡後的他對曾經不會正眼看自己的人的報復,巨大的心理落差讓高俅的自尊心膨脹極點,導致行為有點喪心病狂,他決心要將屠刀架到每一個不順應他的人頭上。

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4

殺害林沖沒有成功,林沖反而逃到梁山落草,被保護起來,高俅轉而將這種恨對準了梁山上的眾好漢,決心要把他們一網打盡,以絕後患。作為一個小小的水窪敢於包藏太尉的仇人,這是表面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來梁山聚義的絕大部分好漢在當時都是響噹噹的英雄,他們的事蹟大多充滿了英雄主義,嫉惡如仇、殺富濟貧,因此在民間很有認可度,用現在話說,叫很有人格魅力,粉絲無數。對於這點,高俅是望塵莫及的。可是高俅的優勢也很明顯——遍佈全國官僚系統的眼線和爪牙,這些人攀附太尉的權勢,迎合高俅的口味,或暗中引誘陷害,或直接汙衊排擠,最後導致這些曾經的軍中將領、民間好漢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面對八百里水泊環繞的梁山,官軍根本無法征服。因此,高俅轉而醞釀著一個更大的陰謀,等一個絕好的機會……

經過幾次大規模的行動,梁山好漢過上了大碗喝酒、大稱分金的逍遙日子,可在宋江帶跑偏的“招安”綱領下,眾好漢一步步進入了高俅為代表的高層所設計的圈套,北伐遼國,南征方臘,眾兄弟死的死,殘的殘,走的走,梁山起家的根本被一點點的消耗乾淨,當童貫搶了頭功班師回朝後,這時候的高俅肯定在後堂得意的唱著小調:

先進咸陽為皇上,後進咸陽扶保在朝綱。

一人玩轉108將,思想有短板,但高俅才是《水滸傳》真正的核心

天真的宋江葬送了梁山大好的局面,而奸詐的高俅利用國難也搞定了心頭大患,自己還是調度有方、用人不嫌的總指揮,得到了宋徽宗的讚賞和嘉獎。這招借刀殺人將高俅的小人本質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解心頭大恨,搭上國運又如何?

5

一個不入流的街頭混混,通過鑽營,一步步走向權力核心,最終成功上位,權傾朝野,甚至禍亂朝綱,高俅的經歷確實令人佩服。在以他為核心官僚集團為虎作倀、顛倒黑白下,將各路英雄好漢逼上梁山,玩弄權術將梁山的聚義事業土崩瓦解。就人物串聯作用來看,我認為高俅才是《水滸傳》中心人物裡的中心,他是梁山聚義的推動者,沒有他的存在,就不會有梁山好漢精彩的過往和悲壯的結局。

時至今日,高俅的發跡史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到底是他的幸運?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