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編者按:華為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似乎有了轉機,接連幾家廠商獲准為華為供貨,即便是處理器部分,也有英特爾、AMD和臺積電,其他元器件層面也似乎在供應的過程,這樣一來,未來一段時間裡,樂觀地估計,華為的困難有可能得到解決,但這對於國內的半導體芯片行業又有什麼樣影響?是該減慢腳步還是叫停?華為又該怎麼抉擇?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5家已經獲准供貨,高通聯發科也在排隊申請

最近一段時間裡,華為的危機似乎有解除的跡象,在目前已知的廠商之中,包括英特爾、AMD、臺積電以及索尼、豪威科技都已經獲准,繼續向華為供貨,只不過這其中,臺積電的供貨是有限制條件的,只能向華為供貨28納米工藝的產品,而16納米、10納米以及7納米、5納米等等更加先進的工藝不包括在內,這也就意味著麒麟處理器是沒有辦法繼續生產的。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而且華為可能也將繼續面臨缺少處理器的問題,畢竟28納米工藝的產品,在功耗和發熱上完全無法滿足目前的移動時代,要知道,28納米的芯片著名代表有高通驍龍801和麒麟920,你敢想象在數年後,這兩款芯片還能堪當重任?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不過,目前高通和聯發科也在申請向華為供貨,假如高通和聯發科中的任意一家完成了申請,可以向華為供貨,哪怕是中端芯片,也能夠極大地緩解目前華為的困境,如果可以供貨旗艦處理器,那麼幾乎可以度過這一次危機,所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完全沒有轉機!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三星、海力士以及日本企業也在申請

此次在華為mate40系列上,就已經和三星、LG達成協議,所以mate40系列的屏幕是混用的,但這並不代表華為在之後還能夠拿到三星LG的屏幕供應,三星和海力士以及LG也在申請向華為供貨,日本的三菱等等企業其實也是華為通信裡很重要的元器件供應,這些廠商同樣希望繼續向華為供貨!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所以華為目前的問題其實還是多元化的,比如元器件層面包括了屏幕、閃存以及核心處理器等等。

剛剛燃起激情的半導體芯片領域該如何?華為麒麟又該如何?

在華為遇到困難之後,整個國內的半導體領域開始有了比較大的轉變,無論是國內的政策支持,還是行業的情緒高漲,都在催生一個更加龐大的市場,以中芯國際為首的巨頭正在崛起,從長遠來看,在這個領域的突破需要時間,但不會太久遠,畢竟我們希望打通的是從光刻機到代工到設計的全產業鏈!

而華為的麒麟也受到重創,但華為並沒有停止麒麟的研發!從目前麒麟9000的硬件性能來看,CPU早已經不是問題,在GPU上用了24顆核心,達到了高通以及蘋果的水準,硬件性能在跑分上餘承東表示超越了A14,這是一個巨大的提升,也就是說,在我們潛意識裡,華為處理器GPU部分的缺陷是無法彌補,但這一次麒麟9000讓我們看到了可能性,尤其是在摩爾定理之下,華為的處理器如果不遇到困難,很有可能在下一代產品上和蘋果高通實現華山論劍式的巔峰廝殺!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此次華為以及早前中興遇到的一些困難,其實是讓我們認清了整個行業,軟硬件層面都需要突圍,才能夠徹底擺脫一些潛在的困境,對於國內的芯片半導體業務,在這樣的消息之下,不僅不應該放鬆,還需要加快步伐,爭取在5年的時間段裡有重大的突破,在十年的階段裡,完成轉變!

而華為更不應該放鬆自己的處理器研發,事實上,如今的華為再向前一步,就能夠徹底邁進頂級旗艦芯片行列,和高通蘋果三足鼎立,而且華為的處理器優勢在於基帶技術、以及AI NPU技術,其實補齊了GPU的差距之後,麒麟處理器就已經可以理解為比其他處理器更強,至於蘋果A系列的單核性能,的確很難超越,但這些核心的性能是有缺陷的,比如大核心性能強勁,但會加劇功耗,發熱,堅持不了多久之後就會降頻,這是影響用戶遊戲體驗的!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未來的時代一定是智能互聯時代,而半導體芯片行業一定是這個產業鏈的基礎,還有即將爆發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智能家居體系,5G將會帶給行業什麼樣的巨大改變還需要後續跟進,但目前來看,恐怕是一個改變現有格局的高端技術,所以,半導體芯片領域需要大步向前,即便未來恢復了所有的供應,也需要持續推進和投入。

假如在未來5年到10年內突圍成功,世界半導體領域以及移動智能設備包括新能源汽車等等,將迎來一個超級巨人,這個超級巨人能夠將任何產品的單價降下來!


華為接連獲得5家芯片廠商供貨,還需要加速芯片研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