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迴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華為的芯片動態

以往以我們對華為在芯片層面的瞭解,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機中搭載的麒麟芯片,後來5G網絡開始建設,5G基帶巴龍芯片也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而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的鯤鵬、昇騰等芯片也逐漸被大眾所熟知,可以說自從美國將華為納入到實體清單後,華為在芯片方面的佈局變化很多。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例如以麒麟芯片為例,近一年的時間,華為就推出了六款,涵蓋了中低端、中端、高端和旗艦,可以說千元機以上的機型,華為都可以使用自研芯片,而百元機則採用聯發科解決方案,這樣的芯片推出頻率,在以往是沒有過的,尤其是中端和高端芯片,以前華為並沒有這方面的佈局。

不僅如此,華為利用自研芯片的優勢,在基站、服務器、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都發力迅猛,可見美國芯片的斷供,並沒有阻撓華為的發展,或許正是因此,在3月26日,路透社就報道稱,美國或採取新的措施,禁止臺積電向華為供貨。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華為芯片供應體系佈局

一直以來,華為都是臺積電的核心合作伙伴,例如臺積電最新的5納米工藝,華為就是最先進行流片併成功的企業之一,換句話說,華為的芯片,在以往基本全部是交由臺積電來完成代工工作,但現在開始出現了變動。

根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華為減少了在臺積電的5納米訂單,同時又有消息稱,華為正在將一部分芯片的生產任務交給中芯國際來完成,據悉華為最新上市的麒麟710A,就被稱為來自中芯國際,這似乎是華為在為美國執行新措施提前做好準備。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但起碼從目前來看,華為砍單臺積電與轉單中芯國際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因為砍單的是5納米增強版,而轉單的是14納米,根據美國之前提出的“美國技術最低含量”要求,臺積電14納米受到影響,所以華為才需要轉單,而砍單5納米則是因為受疫情影響,智能手機市場需求降低。

臺積電回應美國新措施

近日來圍繞著華為與臺積電的事情確實不少,這也讓外界非常關注臺積電方面的態度,其中針對美國或將執行新措施,禁止臺積電向華為供貨一事,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希望不要做這樣的限制,這不僅會對臺積電有很大影響,對美國企業也會構成影響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這次回應雖然只有短短几句話,但是可以看出,臺積電的態度是希望繼續供貨華為,而如果新措施執行了,魏哲家還提到會影響美國企業,這個就很耐人尋味了,為什麼會影響美國企業,又怎樣影響美國企業呢?

首先臺積電是不可能也斷供美國企業的,而既然臺積電的態度是更願意供貨華為,那麼要解釋這句話,很可能就是,臺積電會想辦法不採用美國的任何設備和零部件,也就是說,臺積電可能也會像華為那樣,完全去美化,不採購美國企業的產品,這樣美國的新措施就無法影響到臺積電供貨華為。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臺積電這麼做不是沒有可能,因為臺積電的先進製造工藝產能還在擴展,新工廠還在建設,臺積電完全可以提供部分完全去美化的生產線,只為華為等中國大陸芯片企業供貨,因為僅華為一家就給臺積電帶來了營收的約10%,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差不多相當於兩個美國高通

而如果因為連鎖反應,華為之後,臺積電再繼續失去更多大陸其他企業訂單,那麼這種損失在未來或將是不可逆的,雖然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上還落後臺積電,但是已經因為“美國最低基數標準”獲得了原本屬於臺積電的訂單,對於半導體高科技企業來說,沒有一定的營收保障,領先也只是暫時,這一點美國國防部之前就已經提到過。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因此臺積電失去華為,還不僅僅是大量營收的喪失,對臺積電未來的市場地位也有一種未知的巨大沖擊,未來中國的芯片是朝陽產業,每年芯片進口額超三千億美元,而未來是要逐步國產化,例如富士康最近兩年來,紛紛佈局晶圓、芯片封測、半導體設備領域,就是看中了這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此外,全球芯片的市場規模也才近五千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芯片市場規模就佔據了全球的六成左右,而如果臺積電要斷供了華為,後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細品下臺積電總裁的那句話:對美國企業也會構成影響,似乎就是對美國的一種暗示。

關於美國打壓華為新措施,臺積電正式回應,特朗普始料未及!

因此特朗普會陷入兩難,利用臺積電斷供華為,這種強權將很難實施,就像華為方面表示,如果新措施實施,就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如果再加上中國可能會對蘋果、高通實行禁令的話,那麼誰的損失更大呢?答案已經顯而易見。

寫在最後

總結來看,臺積電不願成為美國製裁華為過程中的犧牲品,如果強權壓制,那麼臺積電就會將這種犧牲轉嫁到美國企業當中,或許也正是因此,華為才敢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砍單,而不是加緊備貨,而部分轉單中芯國際,就像華為發言人所說的,這是一種行業慣例,例如美國高通也會選擇部分訂單轉給三星來代工,都是同樣的道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