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结合是构成新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

这个世界很多文人,他们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的知识,说是学富五车也不为过。但是能称之为“文化人”的却不多见,文化人是把读到的书,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运用,创新。而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食古不化。

文化绝不仅仅只是传统文化,他包含了方方面面,每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都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传统文化是国人的根,国人的魂。新兴文化是注入其中的血液,以滋养传统文化的必要养分。而人!则是承载所有文化的土壤,让我们的文化开枝散叶,茂盛繁衍。

对文化的思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灵魂,对文化的运用,可以铸就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文化是一个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标识”。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文化”决定了各阶层的繁荣

我们都知道社会阶层不尽相同,而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努力的去跨越自己目前所在阶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你的所在阶层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这一点却很难实现。

比如,你的阶层目前是一个“农民”,那你就要学好“农民文化”,知四时,懂种植,明了各种作物属性,习性。在自己的领域内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到极致,之后便会多了思考,便会以实际经验为基础,有了一个阶段式跨越的资本。千万不要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没有累积,便是妄想。

如果你是“妈妈阶层”,那就要掌握“妈妈文化”。作为一个妈妈该如何教育、引导好自己的孩子。其实个人更希望能有一些“母教学堂”,能教会每一位新手妈妈该如何做妈妈。

在传统中国女性文化里,关于“母教”都是女子婚前,母亲口口相传,该如何做好一个母亲,这也是一种“母道”。

古有“孟母三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样的教育典范。更有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对孔子的教育支持,成就了一代圣人的佳话。近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母亲对他们言传身教的影响,成就了一代伟人,人民的公仆。

当然这里不是歧视束缚女性的意思,而是说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母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既然选择做了母亲,那就要尽到母亲的责任。如果对你的孩子充满期望,那就首先要掌握“妈妈文化”!

当然还有父亲文化、百姓文化、科技文化、领导文化等等。各阶层都掌握好自己的“阶层文化”这个世界将会更井然有序,文明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文化的吸收,决定着人的“命运”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当然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的理解了”学习”,认为学习是孩子们该做的事情,出了学校门就完成了任务,就忘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警句,从此荒废了文字,放弃了对“文化”的追求。抛弃了决定“命运”的根,而时刻在“心比天高”。

俗语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心比天高很好理解,有追求是人之常情,有追求才是进步的动力。那“命比纸薄”该如何理解呢?“命”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很多人都说“命中注定”。成功,是命中注定。失败,也是命中注定。一切都用命中注定来解释,命中注定便也成了,不努力,不进步,不学习的借口,蒙昧的放任自流。这,是极不尊重生命的表现。这样,怎么能不“命比纸薄”呢?不学习,能力与梦想不相匹配,怎么不是“心比天高”呢?

人生而平等,命运的不同就是看你自己后天怎样“造命”。而文化则是命运的根,因为,文化决定着你的思想;思想决定着你的眼界;眼界决定你的生命格局;格局决定着你的人生追求;追求决定你的高度;高度决定你的命运;所以,是不是“命由己造”呢?还有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在对的方向努力,你的命运就不会太差。而最直观的“对的方向”,当然就是要“有文化”。

书籍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安安静静的看一会书,学习一会儿的?

其实确切的说,校园生活只是为我们打下学习的基础,真正的“学习文化”是从出了校门才开始的,学会了“社会交往文化”“创造文化”等等“生存文化

”,当然还有“精神文化”。这一切文化才是进步的源动力。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文化传承 是生命的责任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千秋万代的课题,是人类活着的意义,是后世繁荣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源头,是造福后世的伟大,更是生命的责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传承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