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在鴻林兄門前有一處大水坑,是前些年為改修318國道新洲段重修倒水河李集大橋取土方所致。因為這次取土,也使我和鴻林兄發現了至今新洲考古發掘規格最高的古墓葬群。


戰國古墓毀於一鏟

那是2002年9月24日下午,我去三善灣看望鴻林兄,在他家中,聽到隆隆的挖掘機聲,鴻林兄介紹說是改造318國道新洲段重修倒水河李集大橋,那裡需要很多土方,施工方把他灣子後的小山崗買了,挖掘機正在那裡挖土。聽他講後,我當即反應, 這山崗不是我們李氏祖宗傳說“金線穿葫蘆”的風水寶地嗎?兒時聽前輩人講,明代洪武初年,我們的祖輩由江西搬遷到湖北,李氏的祖宗則是由江西樂平縣遷至現在的新洲區李家集落籍 ,老祖宗們當年就是相中了這塊“金線穿葫蘆”的風水寶地,在這裡繁衍生息至今二十餘代。 因李姓為當地大戶,故此地被人們稱為“李家集”。

新洲地下古墓無數,僅兩漢以前古墓已被髮掘的就有千餘座。其規模、數量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就曾被省、市考古專家譽為“湖北之首”。筆者因業餘喜收藏、考古、研究地方文史,平時注意學習一些考古方面的知識,故境內凡有動土的地方則喜歡去看一看地下的情況,何況這裡是家族中傳說的風水寶地……

當我和鴻林兄來到塵土飛揚的挖土現場時,在大約五十公頃的黃土崗地上,只見在挖掘機的下方有一堆黑灰色淤泥和幾根二、三米長枕木般的古墓棺槨板夾雜在亂泥土之中。面對此情此景,我心中不免一驚,憑直覺,這很有可能是兩漢前的古墓槨板!因為新洲以前發現過很多漢墓,出土過這樣的棺槨板。我便開始警覺起來,當即找到施工人員詢問,他們說:剛才有一輛拉土的二十噸的大卡車突然掉到地下的坑中,挖掘機將車拖起來後,便將坑中的淤泥、木料挖到一邊,裡面什麼也沒有,然後用土將坑埋了,又在繼續施工。難道就是這麼簡單?我心中不免打了一個大問號。這麼大的棺槨裡面不可能什麼也沒有,為了不使其進一步遭毀,我和鴻林兄一方面同施工人員交涉,要他們暫停在此處取土,一邊鴻林兄守住現場,同時我撥通了新洲區文物所的電話,時間是下午的14:30。向他們報告了此地發生的事情,並請求迅速派人到現場。15:30左右,新洲文物所一行四人趕到,經現場勘察,確係古墓無疑,但已毀損得非常厲害。經區文物所與施工方交涉,要他們立即停止施工,並與當地村民委員會聯繫派人保護古墓。從現場回新洲城關後,文物所向上級文物管理部門彙報了情況並申請發掘經費,著手準備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為免古墓進一步遭劫,9月25日我在《長江日報》和武漢地區其他報紙對發現古墓作了相關報道。就在文物部門準備對古墓進行發掘的同時,9月26日接到群眾反映,古墓現場被挖掘機挖出的淤泥中,由於太陽將淤泥曬乾,有人從中撿走了短劍和箭簇等器物。由於臨近國慶節長假,為了更完善的保護古墓中的文物,區文物所決定對古墓中被挖掘機挖出的淤泥現場進行清理,27日區文物所考古人員在淤泥中找到戰國時的斷劍一柄、車馬器和青銅器殘件以及幾個陶豆足、箭簇等,並通過當地派出所追查找回了淤泥中被人撿走的部分器物。經考古專家現場分析該墓為戰國早期土坑墓,在新洲區西部舉水河、倒水河流域之間高崗地帶尚屬首次發現,此地並非文物保護地段,這一發現引起了省、市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決定國慶長假過後進行全面勘探和發掘。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國慶長假過後,10月10日武漢市考古研究所在新洲區文物所的配合下,對被挖掘機破壞的古墓(後被定為一號墓 )和周邊地區進行了現場勘查,並開始了搶救性發掘。可惜該墓因卡車掉入後被挖掘機毀壞,墓中器物基本無存,考古人員只是從被挖掘機挖起的淤泥中清理出一柄完好和一柄斷成三截的青銅劍,斷劍長約70餘釐米,在目前出土楚劍中算較長的,比較少見,從劍的斷痕看,是挖土機所為;同時在墓坑中令人驚喜地發現了一支帶有四字銘文的青銅戈,另意外地見到這支青銅戈上還有戰國時已掌握的大焊(銅焊銅)技術焊接過的痕跡;經清理,該墓一共只發現了車馬器配件等八件青銅器殘件和幾個陶豆足,此墓真的只有這東西嗎,留下的是迷團和遺憾。好在當天在離此墓約三米的地方,考古人員又發現一座規模相同的墓(被定為二號墓)。使考古人員感到欣慰的是,二號墓保存基本完好,沒有被盜的痕跡。經報上級文物部門批准,武漢市考古研究所決定對二號墓進行考古發掘。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撲朔迷離的二號墓

經過十幾天的土方發掘,10月26日一條長約8米、寬1.8米的墓道以及長5米、寬4.5米成鬥型的土坑豎穴墓出現,在離地面約5米的底部,一個長3.2米,寬2.1米由8塊木蓋板蓋著的木槨展現在人們眼前。除一塊寬約0.45米、厚0.30米的木槨板保存完好外,其餘的7塊均有不同程度腐爛。考古人員搬開木槨蓋板,一具長2.1米、寬0.70米,保存完整的木棺安放在槨內;清去槨頭箱、邊箱的青膏泥,隱約可看見部分陪葬的器物。由於槨內棺木保存完整,棺內是否有保存完好的古屍和其它隨葬品,給現場考古人員留下許多懸念,他們不敢貿然開棺,得等待研究後,再製定科學的方案進行開棺。從考古隊進入現場,《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湖北各大媒體相繼對古墓發現作了相關報道,發掘現場每天是人山人海 ,爭相傳說三善灣出了寶貝,周邊幾十裡外的老百姓都趕來看熱鬧。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10月27日下午,經過周密部署,繪圖、拍照、攝像後,專家決定現場開棺,打開棺蓋後,棺內屍體已化成約3-4釐米厚的褐色泥漿,使現場圍觀的人大失所望。但考古人員在棺內發現一柄帶漆木鞘的青銅劍、三支箭簇和一把銅削,青銅劍和漆木鞘保存十分完好,當考古人員從劍鞘中拔出青銅劍時,彷彿像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將一柄新青銅劍塗抹了防鏽油,在等待我們今天來取出一般,只見劍身寒光閃閃,咄咄逼人,望而生怯,讓我們無不為古人高超的造劍技藝而折服。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28日天晴日朗,考古人員對槨內的頭箱和邊箱進行發掘清理,下午在頭箱和邊箱中共取出了4 0餘種約百餘件隨葬器物。其中:有二隻青銅鼎、二隻青銅壺、二隻青銅盉和幾支青銅戈、矛 、斧、刀、勺及上百隻式樣不同的箭簇、車馬器配件以及一塊刻有谷紋風格的玉壁和木梳、陶罐等器物,同時又在頭箱中發現一柄帶漆木鞘的青銅劍,並在部分箭簇上發現還帶有保存完好的皮套,一根斷為三截兩米多長的戈矛用的木杆也出現在考古人員眼前。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通過對二號墓的發掘,考古人員又在這兩座墓周圍發現了幾座同時代的古墓,專家推斷此地應是一處戰國早期古墓群,從兩座墓中出土器物分析,墓主應為當時的武將。在新洲區舉河、倒水河之間高崗地出現如此規模的戰國早期古墓群,激發人們的只是許多遐想與深思……

一波三折發掘路

據考古專家介紹,武漢地區此前雖有戰國青銅劍出土,但保存如此完好的漆木劍鞘還是第一次發現,且在一個墓中同時出現兩柄完整帶鞘的青銅劍,更為顯得珍貴罕見。專家認為,該墓群在武漢地區同時期墓葬中,是保存得比較完好的,墓主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這對研究武漢地區在戰國時期軍事、文化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但由於有關部門對文物法宣傳力度不到,工程施工單位和部分農民法制觀念淡漠,只顧眼前利益,強迫“文物給工程讓路”的事時有發生。一處保存兩千餘年的古墓群被挖得百孔千瘡。主要是該村與施工方買賣土地時事先沒有考慮到地下考古的費用,所以當地下出現古墓後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當時村委會和公路部門相互推諉,文物部門又無錢發掘,因此就只能搶救性的發掘了露在地表的兩座墓,但其價值已在初步勘測中凸現。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發掘的經費長期得不到落實,繼續勘探發掘工作一拖就是一年,導致大部分古墓表層封土取土時被挖,在雨季該墓群的一座古墓更是被雨水淋出而遭盜墓賊光顧,損失無法計量。如今人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被毀的一號墓中除斷劍銅戈和幾件殘陶外別無所有;二號墓中則有百十件工藝精湛器物,兩墓相比之下等級相當,何況一號墓中還出土了一把刻有銘文的銅戈,其墓主地絕不會低於二號墓主,但其陪葬器物到哪裡去了,其中原由不得而知。再次發掘的五座墓因為大部分被盜挖和取土毀壞,器物幾乎無存;五座墓中一共只發現了一柄青銅劍、兩塊玉璜和幾件殘存的器物,使人觀後無不痛心疾首。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專業人員不學無術,對出土文物的破壞其實也值得考量,比如此次發掘過程中,文物部門所謂的考古人員,現場從剛出土的劍鞘中隨意拔出青銅劍、更有甚者是將二隻青銅壺中的不明液體順手開蓋倒掉,儘管受到了領隊的市考古專家制止,但為時已晚,壺中之物眨眼被倒得一乾二淨,使得專家只得要求現場拍攝記錄人員,不要將這種違規考古圖片公開了事……

與鴻林兄軼事——發現三善灣戰國古墓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